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之路挑战与机遇并存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2-09-06 10:54
2022-09-06 10: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如果这世上真的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对图书馆的描述。是的,如果世界没有书籍,人类的历史就像流动的沙丘,文明的根须将无法驻足,而图书馆正是书籍的海洋,思想在这里汇聚、交融、传承。

现代社会的图书馆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很宏大,但在全球数字化发展已经逐步迈向纵深,NFT、元宇宙已经普遍谈及的今天,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理应早已步入数字化的进程。

在数字化这条道路上,很多图书馆是做过许多尝试的。特别是kindle风靡一时、引领数字阅读潮流的时候,公共图书馆似乎在kindle的墨水屏上看到了数字化阅读的未来。

尝试以kindle实现数字化,请读者吃螃蟹

2018年厦门图书馆投放140台kindle供市民免费借阅,设备中预装399本电子书,内容覆盖经典名著、经管理财、历史军事、亲子育儿、人生哲学、生活保健、文化艺术、小说传记、政治法律等类别。以KINDLE PAPERWHITE(2018版)每台900元左右计算,设备投入费用约为126000元,书籍假设以每本30元计算,投入费用约12000元。

2020年一位知乎热心网友花费5万元为母校建设数字化图书馆,购买入门kindle50台,每台558元,共计28000元左右,剩下费用购买书籍2341册。

此外,2021年浙江大学投入20台kindle供学生借阅,并为每台kindle购买亚马逊Kindle Unlimited包月服务,供学生阅读亚马逊提供的书籍借阅服务;广西大学图书馆提供40台kindle供学生借阅,内置上百本书籍。

这是网上搜索所得,相信还有很多图书馆也曾尝试通过kindle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这是图书馆在面向数字化阅读时作出的勇敢尝试,争取让前沿科技的暖风惠及普通市民、学生,这份真诚令人动容。

感动后回归理智,从上述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案例不难看出,通过kindle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投入与产出不对等,从采购经费可以看出,kindle设备的采购费用往往高于书籍的费用,买椟还珠,被kindle设备裹挟。

二是借阅效率并未提升,借阅者借用kindle和还回设备,还是需要往返图书馆,电子化了却没有互联网化,借阅者依然要等上一个借阅者归还kindle,周转率提高不起来。受限于购买kindle数量不多,服务人数自然也是十分有限。

三是并未形成书籍馆藏,上述浙江大学图书馆为kindle配备亚马逊包月服务仅是限期服务,并非购书。其他图书馆购买kindle电子书也仅能捆绑对应账号阅读,kindle于今年6月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图书馆再次面临电子书何去何从的窘境。

Kindle电子书所有权基础有缺陷,夹生饭难上席面

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中包括馆藏文献资料、书籍和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两大板块,即“拥有”和“出借”书籍,图书馆需要获得的书籍应有的所有权,从而可以进行处置,如:出借、出售、转赠。Kindle虽然是按本(册)出版发行、购买后可以永久阅读,但图书馆购买的电子书只能在对应账号上阅读浏览,无法出借给民众,公开账号信息实现公共阅读更是显得荒谬,也不符合版权保护的社会共识。这一切导致图书馆只能采购kindle绑定账号来实现借阅动作,行为笨拙扭捏。看似售卖的是完整所有权电子书,实则缺斤少两,名不符实。这样非完整的所有权煮出来的夹生饭,自然无法帮助图书馆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

电子书捆绑kindle设备、账号和无法实现自由借阅是亚马逊售卖电子书“所有权”不完整的最终体现。实现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和智慧化需要以完整所有权为基础的数字出版书籍作为基本载体。没有这个根基,一切上层建筑都是无根之木,镜花水月。

Kindle这样的国际化优秀产品都不能帮助图书馆实现数字化,那路在何方呢?

拨云见日的新华书店云图书馆

作为图书销售主阵地的厦门新华书店,采用厦门正观易知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数字出版解决方案,提供了图书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新方向,为公共图书馆、校园、企事业单位、小区、乡村等建设云端图书馆平台。

图书馆平台向上连接的是新华书店馆配书城,书城提供的电子书均是由出版社以所有权为基础按本(册)发行的,购买后即可获得这些书籍电子书数字副本的所有权,图书馆购买后即完整拥有占有、处置、使用、获益这个数字财产的自由,也就拥有了把电子书转借出去的权利。是和纸书一样可以登记的资产。这点从新华书店开具发票的详情是电子书籍而不是网络服务可以证实。这样的电子书,搭配云端图书馆平台,很轻松就实现了电子书通过互联网实现借阅和归还,还可以适配各式智能终端。

这样的完整的数字化出版电子书帮助图书馆回归以往的运营逻辑:购买正版电子书——形成馆藏书籍——提供书籍借阅。不再是年年向电子书资源企业购买“借阅服务”,而最终一本电子书的馆藏都没有留下,以实际“拥有”代替短暂“租用”,跳出“阅读器”捆绑销售陷阱,将费用完全用在电子书籍采购上。

云端图书馆的优点还有很多:建成的云图书馆,可365天24小时向借阅者提供电子书的借阅和归还,电子书不限定硬件终端,安装了借阅APP的手机和平板电脑都可以随时随地借阅,再也不用一趟一趟地往图书馆跑了。这种无接触式的借阅方式,也更符合后疫情时代的健康阅读需求。特有的电子书流式布局使文字和图片都有最佳呈现效果,同时智能AI语音阅读满足多种场景的阅读需求,满足借阅者多种多样的阅读需求。

云图书馆无需实体空间,在不占用公共图书馆现有空间的前提下快速扩充馆藏书籍数量,以服务更广大市民群体。同时云图书馆实现了数据化运营,借阅数据、馆藏量等数据一目了然,实现对市民阅读的大数据管理,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书籍调配,不再盲目运营,而是有据可依。

厦门新华书店云图书馆建设服务响应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8项重点任务,其中提到“统筹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建设公共云图书馆是时代所趋,也是利国利民。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