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平坦的水泥路面、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丰收在望的绿色田园、偶闻几声鸡鸣犬叫,盛开的鲜花大肆翻墙越栏、广场上孩童嬉戏打闹……目之所及,祥和而富足。这便是开封市通许县孙营乡姜寨村的真实写照。
小村大变,渊源有自。这一切正得益于近年来通许县孙营乡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31个行政村一手抓环境卫生整治、一手抓乡风文明建设,从内到外扮靓了整个村庄,上演了一场精彩的美丽蝶变。
头顶炎炎烈日,手拿铁锹扫把,孙营乡姜寨村的党员们早上8点钟就来到村委会门口集合,沿着村庄的主干道,对过路绿化带、卫生死角等地方进行了大清扫。
“建设美丽乡村,党员干部必须站在第一线。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更多的村民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行动中来。”党员姜在玉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用力挥舞着手中的铁锹。
党员们个个干劲十足,不怕苦的优良作风和团结协作的良好精神风貌,赢得周边村民的一致点赞。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垃圾乱丢、污水乱泼等情况都没有了,道路干净了,早饭后散散步,心里格外舒畅。”主动参与到清洁行动中的村民说。
党员示范引领,村民共同参与。各村跳出以往“政府干、群众看”的传统思维,践行党员包联户机制和“一线工作法”,动员村“两委”干部和党员走在前,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杂物,并把门前“三包”责任纳入村规民约,以点带面,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促使乡村环境品质提升工作有序推进。
“红黑榜”激发乡村活力。乡村治理,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孙营乡以31个党支部为单位,以农村垃圾分类、庭院卫生、村容村貌和庭院经济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开展“红黑榜”活动。同时,牢牢把握庭院经济这一重要载体,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小庭院、大产业”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现有庭院条件,引导群众参与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建立蔬菜种植、畜禽养殖、果树种植等多种模式,把农家庭院的“方寸地”建成农户致富的“增收园”,实现庭院经济效益最大化。
村规民约助力乡村振兴。“少铺张、多节俭、禁恶习、忌耍钱,优生育、习教严、不信邪、戒奢贪”。在孙营乡南孙营村,脍炙人口的“村规民约”三字经广为传唱,深受欢迎。为普及推广村规民约三字经,使村民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激发群众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孙营乡将村规民约内容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融进村民的心里;将村规民约宣传教育纳入“三会一课”和党员积分制管理,村组干部逢会必讲,党员带头宣传、带头践行;还将村规民约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宣传短片,在村民群众中广为播放,并采用“村村响”大喇叭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营造了“人人传颂、脍炙人口”的宣传氛围,形成了“干群和谐、村民自治”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