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促进教育行业新发展 河南郸城县中小学生迎来快乐暑假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8-04 16:4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8-04 16: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河南郸城县将其作为重大民生关切事项列入主要议事日程,按照“聚焦质量、正面引导、统筹推进、标本兼治”的总体思路,减负降压做“减法”、提质增效做“加法”,构建“轻负高质”教育新生态,取得明显成效。

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切实为师生降压减负

据了解,郸城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要求县直各单位不得随意进学校检查、评比,不准将非教学任务摊派给学校,统筹压减会议和文件数量,要减少校长的不必要行政事务,让教师从忙于迎检、整档案、写美篇等不必要的琐事中解脱出来,将精力聚焦教育教学主业,切实为师生降压减负。

为防止学科类培训“暗潮出动”,郸城县还专门成立了联合督查组,对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安全防范、疫情防控等方面随机检查,保障学生们能够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

“双减”后的第一个完整暑假,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当得知今年暑假不用再上自己不喜欢的数学补习班以后,河南周口市郸城县小学生王雨涵高兴地直呼“万岁”。她利用假期给自己制定了学习和生活计划——阅读、游泳、绘画、旅游……暑假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启了暑假模式。

2022年暑假是“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完整暑假,为促进“双减”开花结果,郸城县教体局统筹指导各学校合理安排学生暑假生活,在科学安排所有中小学生暑期作息前提下,持续扎实巩固学习成果,严格控制暑假书面作业总量,减轻“题海”压力,在暑假作业布置上也更加多元化,创新推出基础型、实践型、操作型、探究型、拓展型作业,教师分层布置,学生按需认领。

过去每到假期,家长们总会给孩子报各种学科类培训班,把孩子们的假期填得满满当当,今年暑假与往年不同,曾经背着沉重书包的孩子们奔走于各个辅导班的景象再也不见,孩子们告别了让自己身心疲惫的补习班和繁重的作业压力,迎来了充满探究性和实践性的作业。

郸城县各中小学校都为学生们布置了户外活动的“作业”,比如参观彭雪枫纪念馆、吴台镇十八军组建原址、鹿鸣农场等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郸城县的地方史,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度过一个知识性与趣味性相融合的假期。

这个暑假不仅要有读书声,还应多些自然声。郸城县实验中学要求学生们利用假期,或与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一起,或与同学朋友一起,走进田间地头观察农作物的生长变化;到蔬菜大棚里体验采摘的乐趣;观察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去公园里认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夜观星空追寻太空里无穷的奥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爱心、同理心和责任心。

为增长孩子们的知识、开阔视野,郸城县高新区学校开展了暑期“书香浸润心灵 亲子共读成长”为期一个月的读书分享活动,要求家长陪孩子一起阅读打卡,让孩子在实践和体验中快乐成长,进一步推动亲子关系和谐发展。

“双减”政策下的中考也发生了导向性的变化,考试内容更注重基础型、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降低了死记硬背、“机械刷题”的影响,重在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郸城县实验小学老师通过《暑假指南》,根据一到六年级孩子不同的身心特点,设计出相关的任务清单。一二年级学生要学会自己整理书包,学会洗碗扫地,学会给爸爸妈妈洗脚,两天坚持读一本绘本。三四五六年级学生,暑假要学习炒菜做饭,整理行李箱,学习缝补衣服等生活技能;每天坚持练字打卡,主动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制定落实学习计划。全校学生要落实一天1小时的运动时间,强身健体,为今后的成长积蓄强大力量。

“今年暑假我非常开心,上了自己喜欢的面塑课和京剧课,认识了很多小朋友,还参加了中小学篮球比赛!”郸城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李星哲同学兴奋不已。

重视教育成果斐然,教育名县务实推动“双减”

近年来,郸城县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郸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全县教体系统师生的共同拼搏下,郸城县2022年的高招工作取得了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双丰收”,一本上线4600多人,本科上线超过1万人。

郸城县副县长牛海燕说,郸城县作为全国的教育名县,将不折不扣地全力抓好“双减”工作,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领教师们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努力办好高质量的教育。

郸城县县委书记李全林表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郸城县坚持把务实推动“双减”工作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项政治任务、净化教育生态的一项关键举措、回应群众关切的一项民生工程,将持续聚焦“学生作业负担重、家长教育负担重”等问题,加大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力度,强力推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教育回归本质,让童心拥抱童年。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