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沁阳市:小小“皮筋儿”产业闯出一条乡村振兴大道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7-26 17:3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7-26 17: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走进河南沁阳市紫陵镇坞头村,宽敞整洁的柏油路,环绕村庄的果树林,高低错落的民居……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

7月21日,在坞头村祺雅头饰北厂区10号车间,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伴随着隆隆机声,村民田霞手中皮筋有节奏地转动着,几秒钟时间,一个“珍珠皮筋头饰”就完成了。

“我们村的皮筋产业发展得特别好,厂区离家近,活儿也比较轻松,一天能赚100多元。”田霞说,这份工作不仅方便照顾家庭,还增加了收入,非常满意。

据介绍,坞头村原是一个农业村,村民都守着土地讨生活,直至一户村民从外地带回了皮筋生产项目,收益颇丰,带动当地村民开始“搓”皮筋。就这样,皮筋产业快速发展起来,成为村民一大增收项目。村里脑子灵活的人更是走出家门闯市场,建起了国内外的销售网络,皮筋产业越做越红火,坞头村也由此成为“全国皮筋头饰专业第一村”。

“皮筋儿产业发展起来后,村里有不少人又开始用直播带货。逢年过节时一天能卖几千单,很多曾经在家带娃的‘宝妈’都成了万众瞩目的主播。”田霞说,“这些可观的收入,是我们曾经做梦都想不到的,现在大伙儿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坞头村闯出产业路、走出致富路,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目前,坞头村专业从事头饰品加工的经营户70余家,带动紫陵镇各村从业商户160余家,辐射周边农民就业6万余人。该村仅在义乌批发市场做专业销售的商户就有50余户400多人,产品依靠网络电子商务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总产值近2亿元。

“我们现在还请了专业设计团队,根据各国风俗民情、消费习惯等,为全世界设计头饰产品。目前,这里的产品已占全国皮筋类头饰品市场份额的80%,出口量占市场份额的35%以上。”坞头村皮筋加工企业负责人白洁告诉记者,近年来,厂区全部机械化,产量大为提升,一天毛利润就能达1万元。

富了“口袋”,不能忘了“脑袋”,物质生活改善了,文化生活也必须跟上。近年来,坞头村先后投资280多万元,将村庄绿化改造提升,翻新了中心文化广场和村史馆,还建立了头饰文化展馆,展现皮筋头饰的发展历程,馆内皮筋六大类500多个品种、3000多种款式,吸引来此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如今,这个以皮筋儿名扬中原的富裕村火遍了全国。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了做大产业、做靓品牌,村里整合了头饰产业资源,建立了头饰产业前、中、后完整产业链,建设了沁阳市头饰产业工业园区,并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拓宽产业渠道。”坞头村党总支书记武双庆说,坞头村人将继续瞄准国际市场,让世界记住了坞头村,让皮筋饰品产业大放异彩,也让村民们过上更高质量的幸福日子。(图片由杨佳月授权使用)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