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绿肺”搬到市民脚下 青岛太平山公园生态绿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7-11 10:3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7-11 10: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为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重要内容,太平山公园生态绿道建设是贯彻落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高品质保护提升太平山中央公园和浮山森林公园的议案》的重要举措。该项目按照“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要求,坚持“高起点定位、高强度整治、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全力推进。截至目前,已完成总投资的63%,取得阶段性成果。

太平山公园生态绿道建设围绕着保护好太平山这一城市生态“绿心”,对标青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定位,依托山、海、城等城市自然景观资源和优良的人文景观资源,以绿色为本底、绿道为脉络、山水为景观,以保护为前提,尊重自然、增加绿量、丰富植物种类,建设景区型的市民公园,实现从环境绿化到文化生态的转变、从植物园林到公共空间的转变、从市民公园到全域景区转变。同时,讲好青岛故事、山东故事和中国故事,体现齐鲁文化、海派文化在青岛交融,丰富青岛人文精神,打造惠及更多市民、吸引外地游客、提升城市品质形象的新地标,做到还绿于民、还山于民、造福于民,让全市人民共享宝贵的生态资源,让居民和游客望山能登山、近山能游园、游园能环山,成为国内乃至国际旅游知名地。通过这一项目,也将树立科学绿化示范标杆,引领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落实公园城市建设攻坚行动各项任务,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欢动世界片区、环山绿道、桃园区、花溪谷、桃园山语、海棠春悦、登高观景线等节点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该项目坚持生态保护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山体、森林、水系等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安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开放、包容为基本理念,充分体现人性化、无障碍、适老化,着眼市民健身休闲需求,完善、提升公园服务设施,充分做到利民、惠民。坚持彰显特色原则。结合太平山的自然禀赋、现状、不足,突出历史特色、文化特色、主题特色,与周边自然、人文环境相融合,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城市绿化空间。

“高品质提升工程就要向原来不和谐的地方要绿化、向我们自己这些年形成破坏的地方要绿化、向我们自己的生产空间要绿化,还原自然风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并且让老百姓进入、跟老百姓融合。”工作人员说,建设“四环一线”,围绕着四环一线周边进行串联,通过城市更新、通过拆违、通过改造、通过恢复修复、通过融合发展,解决了原有景点不均衡的问题,疏散人群,打通了公园之间的连接,打开原有的生产空间变成生活游乐空间,增加绿量、美化环境、文化赋能,深度挖掘新的景点、新的旅游资源,给老百姓提供更多的空间。(图片由青岛市太平山浮山公园建设整治指挥部授权使用)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