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变契机:“全球发展倡议”助力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6-29 17: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受地区冲突、新冠疫情、经济危机、气候变化,以及粮食贸易体系扭曲等因素影响,当前全球粮食粮食危机加剧,对非洲等落后地区的打击尤为严重。这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提供了新契机。粮食安全是全球发展倡议的八大重点领域之一,基于全球发展倡议的综合治理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

今年5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的最新《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受地区冲突、经济冲击和极端天气的影响,2021年全球53个贫困国家和地区的近1.93亿人面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问题,创下六年来新高。俄乌冲突造成的粮食供应链中断以及由此产生的粮食价格飙升,使粮食危机急剧恶化,严重打击了非洲等欠发达地区。报告显示,2022年刚果(金)、阿富汗、尼日利亚、也门、埃塞俄比亚、南苏丹、索马里、苏丹、巴基斯坦、海地、尼日尔和肯尼亚等12个国家将面临粮食安全危机,约300万人将陷入饥荒。

当前的全球粮食危机暴露出全球粮食供应链、粮食贸易及粮食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以及全球发展不公正、不平衡的问题。而这背后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巨额农业补贴和全球粮食贸易体系的扭曲。全球粮食危机、新冠疫情以及债务危机严重阻碍了全球减贫和发展进程,使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难以如期实现。因此,主要经济体需要从全球发展的角度,正视全球农业贸易体制改革等顽疾。

图片来源:新华社

随着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粮食安全问题的跨国性、分散性和多层性特征凸显,粮食安全治理面临的挑战也更加复杂。显然,我们需要多边主义来对粮食安全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建立公平、公正和包容的全球粮食安全治理规则和机制,同时在粮食安全治理机制的运行和发展中加强有效的领导。粮食贸易的发展历史表明,是大国推动了粮食贸易链的出现;但同时,贸易链又主要被少数发达国家的利益主导。当前的国际形势也表明,国际上对于粮食安全的领导一片混乱。由于目前建立的粮食安全治理机制尚未成熟,各国应通过政治谈判、制定规则等方式,努力确保粮食安全治理有序开展。因此,各方正在寻求有效的领导,推动粮食安全治理机制向前发展。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和气候变化叠加,冲击着全球粮食安全的治理韧性。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机制的供需失衡,对于中国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既有挑战,也是机遇。中国粮食产量长期稳定,这既给了中国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底气和能力,也是中国发展自身对外粮食供应链的基础为中国助力全球粮食安全治理韧性提升提供了契机

图片来源:新华社

无论是在亚洲、非洲还是欧洲,来自中国的粮食出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的粮食短缺,也带动了中国对外粮食贸易链发展,抓住了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近年来,中国还积极向非洲等欠发达地区推广粮食种植技术,通过在东道国设立跨国粮农企业带动当地粮食经济发展。

从制度供给角度来看,粮食安全治理平台的分散化为中国参与粮食安全治理提供了更多渠道,利益相关方多边共治的趋势也激励着中国的非国家行为体参与涉外粮食安全治理实践。疫情之下,民间社会组织等主体在应对粮食安全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1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将粮食安全作为八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在粮食领域,全球发展倡议旨在确保粮食安全,让世界人民免受饥饿之苦,推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提升农业可持续生产能力,最终实现共同繁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捐助国之一。在全球发展倡议的指导下,中国正在加强与联合国系统的合作,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南南合作,同国际社会一道应对全球粮食危机。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面对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的变革浪潮,中国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建设:

一是积极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参与南北和南南粮食安全治理合作。

二是推动建立坚实有效的区域机制,利用地区共识打造包容性粮食安全治理多边平台,并逐步扩大粮食安全合作范围。

第三,敦促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联合国和世贸组织框架下承担应尽的责任义务。

最后,打破粮食生产的知识和信息壁垒,构建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粮食安全跨国监管预警机制,防范和化解跨境粮食安全风险。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亟需积极推进农业知识数据中心建设,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责任编辑:胡晓珊】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