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非常顺利!”听到这个消息,河南能源鹤煤五环分公司职工郭红瑞长舒了一口气。
5月31日,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郭红瑞成为了中华骨髓库河南省分库第1105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从他身上采集的造血干细胞被用于治疗一名10岁患有血液病的小女孩,这是送给这个孩子最好的“六一儿童节”礼物,听闻移植手术顺利完成后,郭红瑞欣慰无比。
入库18年,缘分终于降临
今年49岁的郭红瑞为人和善、乐于助人,在河南能源鹤煤公司已经工作了30个年头,当过蒸汽机车维修工、干过内燃机车钳工、做过业务员,除了日常工作以外,他还致力于参加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早在2004年,在一次献血过程中,郭红瑞了解到中华骨髓库相关信息,当即填写申请,登记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简称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救助血液病患者,他认为这比献血更有意义。
时隔18年,他终于兑现了诺言。
2月10日,河南省红十字会通过鹤壁市山城区红十字会与郭红瑞取得联系,告知经中华骨髓库检索他与一位血液病患儿配型成功,
询问是否愿意捐献。面对突如其来的电话,郭红瑞惊讶之余却没有半分迟疑。“18年了,助人的初心我未曾改变过,能为患者捐赠‘生命种子’是我的荣幸。”郭红瑞义不容辞。
3月30日,经过高分辨检测与全面体检等流程,他完全符合捐献条件。但由于患者病情需求,5月26日上午,郭红瑞在鹤壁市山城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郑州,入住到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五病区,正式进入捐献前的准备周期。随后5天时间里,郭红瑞每天都需要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促使体内的造血干细胞活跃起来,“我对疼痛比较敏感,打完第二针动员剂就感觉四肢、腰背疼的厉害,不过还能忍受,这与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相比,不值得一提。”
在“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经过几天的造血干细胞增长,打了8针动员剂的郭红瑞终于躺在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床上。他像往常一样挽起袖子、伸出手臂,看着针刺入手臂,鲜红的“救命血”顺着输血管缓缓地流入血细胞分离机……历经3个半小时,完成了20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人活一辈子,一定要做一件能记住一辈子的事儿。”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郭红瑞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一个梦想。
双方素昧平生,却共同用“爱”点亮生命之光。“这是一段特别的缘分。也幸运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为一条生命甚至一个家庭带去重获新生的希望。”作为党员,郭红瑞引以为豪。
把爱心献血当成习惯
“这么早就来了啊。”“早上好!我吃过早饭了,可以直接开始……”话不多说,2021年12月20日,郭红瑞简单跟鹤壁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打了招呼就撸起了袖子、握紧拳头,配合献血前的检查工作,撸起袖子献血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靠着心中的大爱,坚持无偿献血23年,郭红瑞已无偿献血32次,从捐献全血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厚厚的一沓献血证,印证着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献血达人”。其中捐献全血1万毫升,血小板4800毫升,累计1.5万毫升,相当于4位成年人身体血液的总和。
“回想第一次献血,好像还在昨天。”聊起和献血这项公益事业结缘的始末,郭红瑞回忆,“1999年,在单位的组织下完成了人生第一献200毫升全血。当时自己年轻身体好,献完血一点不适感都没有。自己心里觉得,抬抬胳膊就能帮到其他人,挺好的!”后来,他就将这项公益事业一直坚持了下来。
2007年4月,在采血护士的科普下,郭红瑞听说有许多血液病患者、癌症患者需要输注一种成分血(机采血小板)来维持生命,于是他主动请缨:“我可以捐献吗……”从那之后,他先后成功捐献成分血6个治疗量,共计4800毫升。“我一直希望凭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做点贡献。”这也是他无偿献血的初衷。
2011年1月30日傍晚,在他下班途中,突然接到鹤壁中心血站发来的求助短信:“近期血站储量不够,有危重抢救病人急需输血。”他急忙打车赶往鹤壁市中心血站,经过严格检查后就上了献血台……在采血过程中,他得知这个病人需用量大,而他又符合两个机采量的要求时,郭红瑞二话不说,主动提出了增加献血量。他说,“每当收到血液已经用于救助患者的短信,我感到心里是暖的。”
这些年,郭红瑞先后荣获2008-2011年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 铜奖、银奖、金奖,鹤壁市“十件好人好事”先进个人、“感动河南煤化十大人物”称号,多次荣获鹤煤公司“优秀党员”、“劳动模范”、“安全标兵”等殊荣。今年,河南能源鹤煤五环分公司党委还专门把5月设定为“向郭红瑞同志学习月”,号召全体员工学习他无私奉献的公益精神。
家人的支持,是他不竭的动力
聊起家人,郭红瑞一脸幸福,又不无歉意:“说实在的,我自己都没想到能坚持23年。能坚持这么久,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最重要。”
郭红瑞夫妻和父母同住多年,今年已经86岁的老父亲年轻时当过兵,上过抗美援朝战场,父亲克勤克俭,严传家风,曾教导他们,“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哪怕是内心一点点的善意,也能帮人之困、解人之难。”类似这样的座右铭,郭红瑞谨记于心。
“妻子开始一直不知道我献血这事,有次在家里看到献血证,还跟我吵了一架。”郭红瑞说,“我家人也有遇到生病急需血液的情况,我太清楚献血的重要性了。自己也理解妻子是关心自己,于是决定“做了不说”,默默无闻地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行列,把所有的献血证、献血纪念品都偷偷藏了起来。
直到前几年,妻子偶然听到他接听血站打来的电话,才知道这么多年一直在坚持献血,但见丈夫如此坚决,妻子将担忧藏在了心底,改变了态度,也开始支持他。在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儿子竟主动参与无偿献血,“我从来没要求过我的儿子参加献血,这次他竟然主动参与公益,奉献爱心,我非常惊讶,能感到儿子长大了。”郭红瑞无比欣慰。
当然,献血路上,获得的并不总是支持,流言和误会也免不了。有人讽刺他,“你是不是献血有瘾呀?”有人劝他,“身体搞垮了可不值得。”还有人质疑“你图啥?”……委屈不少,压力也大,但郭红瑞都挺住了。他觉得,“作为一名有着17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当责任到来时,就应当义不容辞去帮助别人,我这一个小小举动,能够拯救一条生命,这一切都值得。”
追寻一种精神的目的,其要义或许并不局限于精神本身,更体现在追寻的过程。一名普通的煤矿职工,23年坚持无偿献血,这是一种美德、一种精神、一种境界。
面对纷繁的社会现实,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考试”。这些无偿献血者用自己的热血延续他人的生命,帮助受血者远离病痛的折磨,因为有他们,又重新点燃了无数人对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