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粮仓”河南西平万亩高标准农田迎来首个丰收季

2022-06-09 17: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原粮仓”河南西平万亩高标准农田迎来首个丰收季

图为河南省西平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小麦开镰。赵永涛摄

当下正值中国粮食大省河南麦收时节,素有“中原粮仓”之称的驻马店市西平县小麦主产区遍地金黄,麦浪翻滚。6月2日,该县3.1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区的小麦正式开镰,这也是该县利用高科技手段推进农田改造后迎来的首个丰收季。

图为河南省西平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小麦开镰。 赵永涛 摄

图为河南省西平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小麦开镰。赵永涛 摄

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日益成为高产稳产的压舱石。近年来,产量大省河南省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不断增长,截至目前,河南建设高标准农田6320万亩。

图为河南省西平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小麦开镰。 赵永涛 摄

图为河南省西平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小麦开镰。赵永涛 摄

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运营问题,河南积极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多元投入机制,积极鼓励央企等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其中,西平高标准农田项目就是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公司采用“投、建、营一体化”建设的首个乡村振兴项目。

图为河南省西平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小麦开镰。 赵永涛 摄

图为河南省西平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小麦开镰。赵永涛 摄

据知,西平县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总规模约为10万亩,由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公司与河南水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一期项目位于西平县东北部老王坡农场,总面积3.1万亩。

图为河南省西平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小麦开镰。 赵永涛 摄

图为河南省西平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小麦开镰。赵永涛 摄

该项目植入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配套了智能灌溉、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监测等科技设施,实现了农田的智能灌溉、智能施肥与智能喷药等自动控制。这些设施在高标准农田服务中心的协调指挥下,既能独立高效运作,又能协同配合,可为农田管理提供实时数据。

图为河南省西平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小麦开镰。 赵永涛 摄

图为河南省西平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小麦开镰。赵永涛 摄

目前,经过高标准改造的农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通过土地平整,小块并大块等综合配套管理,促进耕地连片集中,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近1000亩。通过改良种植品种,小麦产量可提高20%以上。

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公司西平项目负责人刘松介绍说,西平高标准农田项目设计标准高、规模大,是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良田”,是耕地中的精华,目标是打造成为全国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王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