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由北京大学与中国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新时代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在线上召开。北京大学校长郝平、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国家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闫成胜和部分中央媒体负责人,以及北大相关院系和部门负责人、各高校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专家学者代表参会。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庆伟主持嘉宾致辞环节。
郝平在致辞中指出,此次研讨会是重温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精神,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举措。作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肩负着重要使命。北大新闻学历史悠久,新闻与传播学院恢复建院21年来,持续加强国际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同时,北大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及世界一流高校传播平台建设也为国际传播事业贡献了力量。在新一轮“双一流”开局之年,顺应新文科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北大将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全球一流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构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新高地,服务国家对外传播战略。当前,国家对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迫切,北京大学愿与相关主管部门、媒体机构、兄弟高校一道推动此项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曲莹璞在致辞时表示,在北京大学恢复建立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纪念日与北大携手举办本次研讨会,共同重温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日报社在过去的一年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和致中国日报创刊40周年贺信精神,开展了一系列国际传播创新实践。他希望此次研讨会能够围绕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特别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学科创新路径、媒体与高校间合作等话题深入研讨。中国日报社愿与北京大学等高校和其他媒体加强沟通合作,推动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在更高水平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闫成胜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国际传播工作方面积累了大量有益的实践经验,但面临新时代新形势,依旧存在挑战与创新。展望未来,他对提升国际新闻传播提出三点建议和希望,一是要贴近实际,开展国际传播研究,为构建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提供有力支持;二是深化文明互鉴,构建融通中外的新理念、新范畴、新表述;三是加强学科建设,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孙庆伟表示,在5月28日北大恢复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21周年的日子,学界和业界的各位专家相聚云端,再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讨提升新时代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对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主题发言环节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唐金楠主持,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新华社研究院院长刘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士其、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外国语学院院长陈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环球时报副总编辑谢戎彬,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主持人、原驻美记者田薇,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隋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兼党委书记张涛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等中央媒体负责人、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从理论与实践、业界与学界、学科交叉与融合等不同视角相继发言并提出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