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辣椒红火致富路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5-24 13: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进入5月,革命老区贵州遵义的乡野间格外“红火”。在新蒲新区新舟镇的辣椒种植基地上,村民们正忙着将已育好的辣椒苗移栽到地里。遵义是全国主要的优质辣椒产区,辣椒产业也成为当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凌晨四五点,位于遵义市新浦新区的中国辣椒城已是人声鼎沸、热火朝天。这里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干辣椒集散地之一,除了省内辣椒在此集散,新疆、河南、湖南以及韩国、缅甸等地区和国家的辣椒也在此交易。2021年,中国辣椒城完成辣椒交易量55万吨,年交易金额达90亿元。

“中国辣椒城不仅为我们椒农提供了更好的交易环境、更充足的贮存空间,完善的运输物流服务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辣椒经纪人到这里进行线下交易。”吴应波今年45岁,是新舟镇禹门村人,也是当地最大的辣椒种植户,光贵州本地种植面积就达到了3000多亩。

2004年,经同乡介绍,吴应波到新疆棉花基地做帮工。他发现那里光照充足、农作物产量高,但当地没有种植辣椒的传统,想着家乡的特产辣椒是不是也能在这里得到发展,于是率先把朝天椒引进到新疆进行种植。

2017年,在外发展多年的吴应波回乡探亲,他看到村里60多岁的老人拿着编好的簸箕去集市上卖。“5天时间才做了8个,每个卖5块钱,心里很不是滋味。”吴应波逐渐把自己的生意重心放回到家乡,想着给当地留守老人创作一些就业机会。

做辣椒生意十多年,吴应波在贵州、新疆、甘肃多地均有自己的种植基地,2020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出来的辣椒运往中国辣椒城进行加工,再销往全国各地。多年来,带动数千名群众增收。

吴应波的合作社每天都有近150人从事着“剪把”工作,他们多是身体残疾、年纪较大、家庭困难的当地村民。他们人手一把剪刀,将干辣椒顶端的把柄剪掉,只留下椒身,以便于销售。“这个工作,男女老少都能做,剪得快的一天能有110多元工钱,剪得慢的也有60元。”

在辣椒贸易高峰期,数不清的椒农和采购商是中国辣椒城的常客,小辣椒铺就了当地红火致富路。2021年,新蒲新区培育职业椒农2800户,组建辣椒专业合作社40余家,实现鲜椒产量13.5万吨,带动贫困户4479户14136人进行辣椒种植,人均种椒亩产纯收入3000余元。

除了搭建贸易平台,当地还与科研机构合作为辣椒产业发展提供科技保障,通过辣椒新品种的研发、引进和推广,不断提高产量和品质。

遵义市农科院辣椒研究所副所长田浩致力于遵义朝天椒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他告诉记者:“遵义朝天椒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但在后期的发展中,也出现了品种纯度差、抗病性不强、产量低等问题。”

“辣椒在贵州一年只能种植一季,因此一个辣椒新品种的选育,至少需要八年以上的时间。而如果在本地种植一季,再加上冬季在海南种植一季,一年就可以完成两季种植,育种时间可以缩短一半。”十多年间,为缩短选育新品种所需的时间,田浩和同事们一直在贵州和海南两地之间来回跑。

同时,田浩和同事们还承担着为椒农开展辣椒栽培技术培训的工作。“有了好的品种、好的苗,需要好的栽培技术与它相配套,才可以获得好的产量,好的抗病性和好的品质,从而最终获得好的收益。”

“十三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贵州正在从“辣椒大省”向“辣椒强省”纵深迈进,辣椒产加销规模均位列全国第一。2020年,全省辣椒种植面积545万亩、产量724万吨、产值242亿元。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步涛在去年召开的第六届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贵州将持续建设规模化、标准化辣椒种植基地,培育一批达到国家级龙头企业标准的企业,打造全国辣椒优势产业集群。(记者 杨军 叶子蓁 编译 赵妍迪)

原文见5月24日中国日报7版 英文链接: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205/24/WS628c432ba310fd2b29e5e9f0.html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