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让小碾馔“碾”出大未来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5-12 18: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9日,晨光熹微,焦作温县祥云镇古贤村碾馔标准化生产车间里,村民张二军和往常一样,仔细擦拭好崭新、锃亮的碾馔加工设备后,打开冷库的门,把前一天晚上生产、包装的碾馔贴上商标。

这个绿白相间的商标颇有古风:线条简洁的磨盘上,刻着甲骨文“耕读田园问道古贤”几个字,一个厚重的“贤”字是磨盘的底座,磨棍“长”成了钟表的模样。他不由得看了下表:七点零五分。

“车间面积有450平方米,农产品展厅下月竣工。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正在申请,应该快审核下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离开工还有一个小时,咱们可以到车间看看。”

张二军扭头一看,村党支部书记党志伟、镇市场监管所干部岳玮和村民秦广改、张守瑞等人走了过来。张二军高兴地说:“‘古贤碾馔’地理标志登记申请成功后,咱村又可以大干一场了!这张‘烫金名片’,对咱村生产的麦酥、山药酥,应该也有宣传作用吧?”

古贤村是“孔门十贤”之一卜子夏的出生地。这里的碾馔,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和上乘的品质而闻名。近年来,该村依托位于国家农业产业园核心基地的区域优势,将“绿”碾馔做成了“红”产业。

由于碾馔属于季节性食品,每年销售时间二十来天。为延长销售时间、强化品牌保护、拓宽增收渠道,该村建设了车间、冷库,申请了商标、地标,还利用同条生产线,开发了碾馔酥、麦酥等特色食品,不仅日产量增加了10倍,而且一年四季都能生产碾馔类食品。

“地理标志能提升咱们农产品的附加值。”岳玮说,“它不局限于咱村生产的鲜碾馔,同样适用于其他碾馔产品。”

    “我家生产的碾馔,大都是现碾现卖,又不进超市、不上电商的,以前都没有用过商标。”张守瑞抚摸着碾馔盒上的商标说。每到这个时节,他都会用自家土灶和磨盘手工制作碾馔售卖。

党志伟接过话说:“所以才组织大家来车间看看,请镇市场监管所的同志讲一讲,怎么才能严把产品验收关,做好商标、地标保护,抱团发展,也好趁着碾馔节推广咱们的‘古贤碾馔’。”

每年小满前后,温县都会在古贤村举办碾馔节,其间观光品尝的游客和寻求合作的电商很多。古贤村正在建立和完善商标和地标的许可使用、产品查验等制度,让“商标+”的运用效果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现场参观讨论,专业人士解答,让制作古贤“滋”味碾馔的群众,更了解特产标志的“知”味。

 “对,‘古贤碾馔’商标不仅属于咱村生产线和村民,就像专家说的,它更该从有利于这个产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做出利益分配和制度安排。”张二军说。

“我懂了。我绝对会保证质量、保证卫生,遵守村里的制度和安排。”张守瑞说,“请村里查验后,为我家生产的碾馔贴上商标。”(张雨帆 崔新娟/文图)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