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品茗杯”全国高校BIM应用毕业设计大赛完美落幕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2-05-09 10:47
2022-05-09 10: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7日,由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主办,三峡大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廊坊市中科建筑产业化创新研究中心、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建设教育协会高等职业与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杭州品茗安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北京盈建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第三届“品茗杯”全国高校BIM应用毕业设计大赛总决赛在杭州正式开幕。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崔征,品茗股份董事长、总裁莫绪军,三峡大学副校长黄悦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傅伟,品茗股份助理总裁、数字教育事业部总经理倪斌,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许四法等领导通过线上线下连线的方式出席开幕式。

总决赛开幕式现场

决赛开幕,领导致辞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崔征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建筑业正经历着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和科技跨越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数字化变革是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BIM技术集成应用为代表的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速度正在不断加快,力度正在不断加大,深度正在不断扩展,BIM人才需求量越来越高。此次大赛从不同专业的技术领域锻炼学生们的BIM应用技术能力,旨在培养一批具备高水平、高素质的BIM技术人才,响应时代对BIM人才的需求。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崔征致辞

黄悦华副校长认为,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对高等学校建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高等院校正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入开展教学教育改革,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等能力放在了特别重要的位子,尤其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是所有用人单位最为关注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推进高素质技能培养人才的重要支撑之一,本届大赛的举办既是对各参赛院校BIM教育教学工作和水平的一次实操练兵,也是对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

三峡大学副校长黄悦华致辞

傅伟副院长在致辞中提到,职业教育必须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通过加快建设,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享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鼓励更多的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此次大赛是充分展示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成果的一次盛会,是对全国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和人才风貌的一次检阅。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傅伟致辞

品茗股份董事长、总裁莫绪军在开幕式上向参与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代表队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他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已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对于加快实现现代化,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品茗致力于以信息化形式促进教学改革,实现岗课赛证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建造技术赋能院校人才培养、推动院校与行业同频发展,以“产教融合,实践育人”的理念,BIM、智慧工地、AI应用等前沿技术为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助力。

品茗股份董事长、总裁莫绪军致辞

全程直播,保障大赛公平公正

本届大赛自去年10月启动以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各地院校踊跃报名。共有来自全国30个省(市、地区)339所高校、1125支参赛队伍,超6000名师生报名参赛。经过专家的严格评审后,最终有355支队伍晋级全国总决赛。

大赛直播间现场

为响应国家疫情防控政策要求,本届大赛采取全程线上直播、多会场同时连线答辩、成绩实时公示等手段,保证竞赛过程的公正、公平。现场氛围紧张有序,精彩纷呈。

线下评委专家提问

线上评委专家提问

参赛选手答辩

专家齐聚 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新动向

大赛期间,组委会还举办了以“土建类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论坛议程”为主题的线上论坛,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赵研,河海大学智能建造中心主任张华,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陈述,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祝冰青,品茗股份数字教育事业部解决方案工程师董汉林几位专家就《水利特色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赛证融通赋能——探索“1+X”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专业“数字化升级”背景下实训资源的“提质培优”》、《智能建造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智能建造一站式教学解决方案分享》等主题进行了分享,共同交流人才培养创新探索的宝贵经验和对未来专业教学改革路径的展望。

  土建类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论坛议程线上直播

第三届“品茗杯”全国高校BIM应用毕业设计大赛将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使BIM应用在学生培养的关键环节得以融合和实践,通过学赛联合的形式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各界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为建筑行业升级发展提供人才输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