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大学教师自述疫情下的工作:在近50个实验室喂鱼

日前,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师黄林彬讲述了自己从3月21日进校至今一个多月的工作——喂鱼。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老师们负责的喂养对象主要是鱼虾贝藻。除了学院楼,还有实验楼的虾、金鱼、小丑鱼等,老师们也要去一一喂养。

上海一大学教师自述疫情下的工作:在近50个实验室喂鱼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04 15:5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

日前,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师黄林彬讲述了自己从3月21日进校至今一个多月的工作——喂鱼。

“除了承担运送三餐和保障物资等工作,我和其他几位老师承担起学院ABCDE五栋楼将近50个实验室的喂养工作。我们的原则是优先处理活着的东西。”黄林彬介绍,这些鱼可不是简单的东西。它们一方面是老师们多年来科研成果的载体,没有它们研究就无法继续;另一方面,很多研究生的毕业实验也主要是靠它们,这其中任何一个差错,都可能耽误学生毕业。

老师们在喂鱼。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我们按照楼宇划分,组建了每栋楼的喂养群,再细分到每个实验室的群,老师和学生全员参与,每天照片视频沟通,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不出差错。”黄林彬说。

虽然大家都有生物学的基础,但一开始上手还是需要有个熟悉的过程。“我们请学生分别对我们进行云教学,视频连线教我们怎么喂养。”黄林彬说,学生们经常会告诉他,“喂一点儿就行了”,但“这一点儿”,老师们得问得特别清楚,“小颗粒的饲料,要告诉我们喂几勺;大颗粒的,则要告诉我们喂多少粒。”

老师们在喂鱼。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老师们负责的喂养对象主要是鱼虾贝藻。

“我是学藻类的,除了我们实验室的,还要负责其他老师实验室的摇藻工作,这是培养生物的基本操作,要把可能沉下去的藻通过摇动重新悬浮到水中。别小看这个动作,每天必须得摇一次。每天,大瓶15瓶,小瓶50瓶,我坚持摇。”黄林彬说。

此外,喂养斑马鱼也是老师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斑马鱼吃的是卤虫。老师们首先要把虫卵从冰箱里拿出来孵化,孵化过程需要24-36小时,之后,再把卤虫拿去喂斑马鱼,根据每缸鱼数量的多少,用吸管吸1-2毫升不等的量喂养。

除了学院楼,还有实验楼的虾、金鱼、小丑鱼等,老师们也要去一一喂养。

老师们喂的蚊子。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开始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养的鱼因为原有喂养系统有bug,导致每天都有鱼死掉,每天揪心的报告让我们都很不安。”黄林彬介绍,反复沟通后,老师们商定了一个可以做到的、可行的方案——换缸换水。虽然增加了工作量,所幸,主要鱼种尚存。

说出来大家可能觉得离谱,老师们还在负责帮研究生态系统的团队喂养一种蚊子——摇蚊(跟平时我们所说的蚊子不同——记者注),每天把酵母冲水,喂给蚊子,“感觉很像给孩子喂奶粉一样,每天至少喂一次。养着养着,眼见着摇蚊一天天长大,有的甚至都在喂养容器里飞起来了。”

老师们在喂鱼。上海海洋大学供图

他介绍,一开始,老师们之间还有明确的分工,但后来随着上海疫情的发展,外围的老师们不断被派驻到小区里,后来就变成几个老师负责全盘喂养工作了,“每天早上到中午,基本都是在喂养和去喂养的路上。”

(王烨捷)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