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禹州: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4-28 17:3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4-28 17: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我市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坚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扎实做好农业科技服务、农田建设、调优结构等,让农业为乡村振兴赋能。”禹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江说。

农业科技服务到田间地头

“你们看,现在小麦的根茎已经有点发褐色了,有轻微纹枯病的征兆,一定要及时喷药,不然会影响产量的。”近日,在河南省禹州市范坡镇李庄村村头的麦田里,该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张改平正向村民讲解介绍。“当前,我们重点做好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工作,启动实施了全力以赴确保夏粮丰收行动,组织乡村两级130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种植基地,以“防病虫、调水肥、强管理”为中心开展农技服务,为夏粮丰产丰收打牢基础,为全年粮食安全争取主动。”

伴随着嗡嗡的轰鸣声,李庄村种粮大户李永可正在自己承包的麦田里用两台无人机、一台自走式植保喷雾机喷洒农药,不到一个小时,百十亩麦田就喷洒完成,即快又省事。

“我今年又扩种了一百多亩小麦,总面积达到两千亩。现在种粮根本不用愁,全部都是机械化、自动化操作,效率大大提升。”李永可在接到市农机局的通知后,及时对麦田病虫害进行防治。据他介绍,在小麦生长的各个时期,市农技专家都会及时给予技术指导;而且享受各种惠农补贴政策,让农民种地无后顾之忧。

“由于采用精细化管理,去年无大面积的病虫害发生,小麦亩产达到1200斤,每亩收益在1300元左右。今年雨水充足,后期管护好,预计产量会再提升。”面对有利的天气形势,李永可对今年的小麦管护更加用心。

今年,该市播种冬小麦80万亩,其中中早茬小麦75万亩、晚茬小麦5万亩,面积与去年持平,圆满完成了播种任务。

扎实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

“我们要建设管好高标准农田,让更多农田变良田”。刘江说,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月25日,在褚河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微风拂过,成片的麦田碧波荡漾;远处可见成排的麦田自动旋转喷灌系统,正在作业。

“这是我市2021年新建完成的高标准农田项目,涵盖7个行政村,面积1.0万亩。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09万亩。”该项目负责人和清坡介绍,“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小田变大田,旱能浇、涝能排,机耕道直通田头,这将大大提高我市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据了解,该项目区配备了全新的物联网环境监测系统、自动虫情测报灯、小气候观测、孢子捕捉仪、太阳能杀虫灯等现代化、智能化设备。在日常工作中,如发现病虫害、墒情等问题,设备会自动上报给监测员,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该套系统的投入使用,全面提升了我市病虫测报工作智能化、信息化和精准化水平,极大促进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群众生活水平,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社会效益,达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

近年来,禹州市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修复重建2021年水毁高标准农田6810亩,确保全年粮食面积稳定在147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60万吨以上。

持续调优种植结构

4月23日,在范坡镇岗吴村烟叶育苗基地,十几名村民正在大棚里认真的用镊子在剔苗。

“这一盘大约及时200株苗,她们的工作主要就是‘查漏补缺’,保证每一个小格子里都有苗。”该基地负责人介绍,烟叶苗是每年二月份开始育苗,四五月份开始移栽。这些苗木大多都是销往苌庄镇、小吕镇、张得镇等农业乡镇。

“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我市立足特色种植,因地制宜调整调优种植结构,发展“多彩农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刘江说。

苌庄镇杨圪塔村是该市发展‘多彩农业’的典范。该村在2019年,突出自身农业种植优势,发展辣椒、烟叶、瓜果蔬菜等“红黄绿”多彩农业。该村流转土地800亩,用于调整种植业结构,不仅优化种植模式,还有效带动村民致富。

“去年,我们合作社又流转土地30亩,主要发展葡萄采摘,目前培育葡萄品种十余种,实现年产值55万余元。今年,我们打算在培育新品种上下大力度,满足更大的市场需求。”该村杨周葡萄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杨周干劲十足。

2022年,该市在种植结构调整方面,发展优质小麦20万亩、红薯15万亩、烟叶4万亩、蔬菜15万亩,发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1万亩,建设特色林果、“双低”油菜和小杂粮种植基地建设。目前,红薯、烟叶已经完成育苗工作,烟叶已落实种烟面积3万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正在落实。(张雨帆 张文君/文)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