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秒必争保障质量 致敬抗疫一线的最美中建二局劳动者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4-28 17:3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4-28 17: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中建二局东莞分公司参建的松山湖健康驿站项目正式完工。该项目由八个区组成,总计长1200米,宽14米,共布置箱房1206间,其中标准疏散安置单元961间、办公及宿舍用房50间、其他功能用房195间,最多容纳约1800人。

中建二局东莞分公司主要建设内容为修建项目7标段(七区)隔离点、内部装饰、机电安装、消防安装等。为了完成这个建设任务,中建二局抽调30余管理人员,130余名工人,调配施工机械10余辆、集装厢房128间、成品卫浴127套、隔离房间用品及配套机电管线130套等物资,驰援松山湖健康驿站项目建设。他们是疫情期间的最美劳动者。

“来到现场,看到的是一片荒地,没有水,没有电,甚至连完整的图纸都没有,建设者们的基本生活无法保障,全部需要外部供应。”3月14号,刚刚接到援建松山湖健康驿站任务的90后安监员江康明,带着两件衣服就跟随车队朝着松山湖方向出发。

由于身处松山湖封控区内,车辆人员不能随意进出,江康明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每天进出人员车辆的报审和疫情防控监督工作。此后,他的办公地点就变成了路边的树底下,手里拿着电脑,电脑接着柴油发电机。野外的蚊虫特别多,往往一天下来腿上被咬几十个包也是常事,发电机时不时还出一下故障。一开始由于不熟悉流程,加上每天人员车辆进出频繁,一时间手忙脚乱起来,每天几乎是两班倒的24小时运转,但是他毫无怨言。作为进出工地的“把关人”,他的工作是确保项目人员生命健康及整个工地疫情防控安全的第一关。

项目安监员胡贤志和责任工长白如兵在值守完夜间集装箱吊装作业后,相继躺在距施工地点不足4米远的路边大树下休息。从白天到晚上,已经连续工作18个小时的两人疲倦不堪。受到疫情管控影响,大部分物资短时间无法运输至施工一线,现场唯一的帐篷早已让给7名板房拼装工人。为了不耽误明天的施工进度,他们身着单薄的短袖,顶着凌晨的寒气,即使饱受野外蚊虫叮咬,也要优先保障作业工人的睡眠质量。

“集装箱拼装还要多长时间?3月19号上午能不能全面完工?”项目党员突击队队长、项目经理张树明正在给项目管理人员部署工作,突然一头栽倒。大家纷纷涌上来,“快,掐人中”,有人拍肩,有人急忙去拿人丹,有人托着张树明的后背......过了一会儿,张树明才慢慢睁开了眼睛,眼睛里满是红血丝。原来,从15号开始,张树明就一直驻扎在施工一线,每天都工作到凌晨3、4点,才在距施工点不足100米的小车上休息一会儿,早上6点半又开始新一天的忙碌,连续三天皆是如此。在连续几天睡眠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张树明终于扛不住了,这一切都是为了项目早日竣工交付,完成援建使命。

“属地政府已经下达了要求,3月29号必须完成初验,我们必须在这之前抢出来。”项目管理人员聚集在7标段方舱门前,一边吃晚饭一边听项目总工申诗文安排下一阶段的任务。从14号接到任务到现在已经将近两周,不论是工人还是管理人员,都已经非常疲惫。申诗文蹲在马路牙子上,端着盒饭说道:“大家再咬牙坚持一下,把最后一道工序做好,胜利马上就要到来了,大家有没有信心?”大家应声道:“保证完成任务!”大家都知道,健康驿站能早一天投入使用,就能够更有效地应对疫情危机。

大家抢工干到晚上23点,基本上完成了隔离房间的内部装修工作。就在大家准备收工休息时,突然有人发现,卫浴底座下有水流出,这意味着所有房间都需要重新进行检查,一直忙到第二天早晨,终于完成了所有卫浴的整改。

在项目经理张树明的带领下,年轻的项目团队发扬劳模精神,持续轮换进行24小时不间断作业,克服工期短、物资采购困难、人力调配困难、连续大雨等不利条件,经过14天的日夜抢工,完成了松山湖健康驿站项目7标段的建设任务,同时也实现了在全区七家单位中第一个交付的目标。(李庆/供稿)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