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民间往来促进经贸合作 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启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4-26 18:2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4-26 18: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2年4月25日,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正式启幕,包括欧盟、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东盟等在内的驻华使节纷纷到场见证。全国政协常委、香港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透露,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将具备三大功能,包括促进民间外交、促进中欧方面的经贸投资合作,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助力民心相通。此外,关注自然与环保元素的展览《重生Rebirth》,作为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开幕后的首场活动,亦于当日开展。

据悉,北京白云馆曾是798艺术区创始人、著名艺术家黄锐先生的居所和艺术工作室,2018年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到访北京时曾访问此地。2021年,白云馆由蔡冠深基金会接管,并出资修缮改造。蔡冠深基金会在2021年3月与法国大使馆和欧盟国家文化协会就中心运营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将在位于“白云馆”的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举办包括对谈、展览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文化活动,为中外民间交流搭建一座新的友谊之桥。据透露,5月5日,这里将邀请多国使节和部委机构的人员进行“中欧漫谈”。

如今,经过修缮改造后的白云馆绿意浓浓,青砖瓦墙映衬着奇石盆景,鸟鸣阵阵,诗意盎然。房与围墙之间的露天空地上摆着几棵造型别致的树木,开幕式当日,艺术家将现场对其进行创作,嘉宾们则可围在二层或三层的栏杆处,观赏整个过程。“这里的空地也可以举办歌剧、舞蹈、小提琴等各类演出,”蔡冠深介绍称,“三层栏杆处特意设了两台专业的灯光设备,完全可以满足表演需求。”记者看到,白云馆内除了艺术摆设,还有来自法国、捷克、斯洛文尼亚、比利时等国家的“赠品”,或是一盏艺术氛围感浓厚的灯,或是一个透光明亮的水晶花瓶。“这也是中欧交流的微小体现,我们希望,这里可以是中国和欧洲文化共融的地方。”

这里还有一间能望见绿树青草的房间,落地窗从卧室直通浴室,巨大的玻璃让人与自然隔阂全无,整个春天仿佛扑面而来。“我们将邀请世界上优秀的艺术家来此居住,时长1个月,由大使馆推荐并递交申请,审核通过后即可入住,”蔡冠深说,“希望他们在这里激发出更多创作灵感,或许会与中国元素有关。”

至今,蔡冠深已在全球设立近10个文化中心,分别位于越南、加拿大、中国香港、柬埔寨、日本、法国、中国北京等地。位于白云馆的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是继北京蔡冠深电影文化中心之后,蔡冠深在北京经营的第二个文化中心。

“我坚信,不管文化遗产、种族、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如何,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都热爱和平,世界上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应该被分享、被欣赏。”蔡冠深认为,跨文化交流是促进对话、相互欣赏和达成友谊的最佳方式。

在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正式开幕前,已举办过来自斯洛文尼亚的展览《山川美色:斯洛文尼亚和中国文化标志之间的对话》。开幕当日,亦有一场寓意深刻的展览《重生Rebirth》揭开面纱。展出时长为4月25日至7月31日。

“《重生》的展览关注环保,既寓意自然生态的重生,也纪念本次文化交流中心的启动。”蔡冠深说。据悉,本次展览以呈现自然元素为主线,10位中欧艺术家通过装置、摄影、绘画和视频作品,阐释了人与自然的象征关系、各种自然元素的本质。

在该展览中可以看到,艺术家黄锐《一条河》的绘画裝置系列,以多维视觉的方式诠释了《易经》中的坎卦,即“水”元素在其他卦象中的动态关系,这也是对赫拉克利特及其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致敬。夏洛特·沙邦奈尔则人工重建了以慢动作方式拍摄的熔岩流动,让火与岩石都在视频《大地之泪》中得到了升华。在《一棵松 No.7》中,艺术家在一棵松树的树干上进行旋切,得到一个由表及里的结果,仿佛艺术家正在向这段树干的“真理”靠近。 也有一些艺术家抓住那些重大的环境问题,以充满创意、令人深思的方式进行诠释。(舒艺/供稿)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