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盘活村内闲置土地,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动脱贫户、监测户增收,尉氏县大力推进生态绿化进村入户工程。通过实施生态绿化进村入户,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改善了人居环境、促进了脱贫户和监测户增收,实现了一举多赢的效果。截至目前,完成生态绿化树进村10161亩,受益对象2025户。
选定发展模式。经过多方研究探讨,选定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集体农户共同管理的发展模式。由尉氏县政府投资3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注入尉氏县乡村振兴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进行运作,从全县73个脱贫村及45个20户以上大非村入手,租用村内房前、屋后和村内空闲集体土地及有栽种条件的脱贫户、监测户院内土地开展生态绿化进村入户工作。县政府负责宏观把控,负责明确土地租赁价格、合作模式及后期收益分配比例等内容;村委会负责村内房前屋后闲散集体土地及围村集体土地的清障、盘点和整理,把整理出的土地进行上图入库,土地面积固定到图纸上;县农业农村局牵头与乡村振兴公司、乡镇政府、村委会负责租地面积认定及绿化完工验收工作。通过模式的选定,各方力量得到有效整合,尉氏县的生态绿化进村入户工程实现快速推进。
构建利益联结。乡村振兴公司与村委会签订集体土地租赁合同,负责项目的具体运作,土地租赁价格每经营周期(暂定3年)按1500元/亩的标准一次性投入支付给村委会,租金作为村集体收入入集体账户,村委会获得的土地租金投入到该项目参与经营,苗木增值出售后获得的收益,按照“1351”、“136”收益分配模式进行分配。生态绿化进村采取“1351”分配模式,公司得1成,村集体得3成,农户得5成,看护员得1成;入户采取“136”分配模式,公司得1成,村集体得3成,监测对象得6成。通过分配模式的确定,有效的提高了公司、集体、农户各方的积极性。
打造精品工程。先后组织相关单位及专家赴鄢陵考察,对苗木种类、规格、价格进行咨询,并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征求各乡镇意见,按照速生、生态、经济效益好的原则,筛选出大叶女贞、香花槐、红叶李、红叶桃等12种树种供乡镇选择。各乡镇以突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为前提,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相应树种,着力打造一村一景、一乡一品、品种集聚、快速获益的精品工程。
健全管护机制。在苗木栽植及后期管护过程中,用工优先考虑村内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从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中聘用管护员,负责树木的浇水、涂白、扶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日常工作,将脱贫户纳入管护队伍,使脱贫人员可以在不耽误务工、务农的前提下,利用空闲时间对苗木进行管理,进一步拓宽了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的就业渠道,既保护了林木,又提高了脱贫户的收入,从而实现生态建设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双赢的效果。
严格奖惩考核。科学制定考核方案,严格按照树木成活率进行考核奖惩,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成活率高的村庄,给予村集体相应奖励;对管护不到位成活率低的村庄,该村当年不享受奖补,待来年成活率提升后再予以奖补,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奖惩分明,切实调动各村投身生态绿化进村入户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栽植一片、成活一片,绿化一片、扮靓一片。(张锐思 张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