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评论员:“动态清零”是宝贵经验也是最佳选择

来源:经济日报
2022-04-16 06: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4月14日,按照国家疫情防控有关规定,通过对最新一轮长春市核酸检测结果综合研判,吉林省宣布,判定长春市实现了社会面清零。至此,吉林省各市州均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这是阶段性的胜利,有力证明着“‘动态清零’是我国当前抗击疫情的最佳选择”的科学论断。

疫情暴发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但人类对这一病毒的认知依然有限,未来如何变异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我们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也一直没有停止思考:如何以更小成本在更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以良好的防控成效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遵从规律、总结经验,我国开启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动态清零”,用一时不便换取长久安全,立足的是当下、着眼的是长远,防控在一域、放眼为全局。读懂了这些事实,也就明白了“动态清零”是科学的考量。

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具有传播速度快、隐性感染和轻症病例比例高等特点,更容易造成大范围传播。以我国14亿多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如果不管“防”只管“治”、贸然放开防控,势必带来规模性反弹,我国医疗体系将面临被击穿危险,不仅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会付诸东流,而且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也将遭受巨大冲击。认清了这些现实,也就明白了“动态清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所在。

实现“动态清零”,我国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力挽狂澜的果断决策、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与病毒多轮较量后不断提升的抗疫本领、中国人民共克时艰的磅礴之力,都是向这一目标迈进的有力支撑。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等西方国家“躺平”政策下长期的重复感染,导致社会秩序陷入混乱,“与病毒共存”没有让其因为放弃清零而恢复经济,反而是医疗系统一直在被严重挤兑、死亡人数一直在增加、经济发展持续在衰退。没有占到半点便宜还想强拉中国“躺平”,“他们想要的就是,中国明明做了正确的事情,却得不到任何赞誉”。

当然,一些地方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我们仍要绷紧疫情防控之弦。对吉林省来说,要在持续巩固社会面清零成果的基础上,加快实现全面清零、梯度有序推进社会面放开、科学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和复商复市、全面抓好春耕生产等方面的工作节奏。对全国来说,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战,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针对病毒变异的新特点,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完善各种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部署,进一步指明了疫情防控工作的着力方向。态度更坚决、措施更彻底、行动更迅速,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把民生保障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方能积小胜为大胜,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