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会上“拉家常”,唠嗑话里治家乡,河南淮滨充分吸收群众意见探索环境长效管理新机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4-15 17:3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4-15 17: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最美人间四月天,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内满目青翠,生机盎然,人居环境改善后的固城乡固城村如一道景、一幅画、一首诗,令人陶醉、心旷神怡。

4月14日,淮滨县固城乡党委书记任行广和乡长熊璐瑶带着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固城村孔令才家,与该村10多位群众面对面召开“板凳会”,心掏心地探讨改善农村环境后长效管理新机制。

“我们家是沿街住的,环境改善后,门口仍然出现有人乱扔乱放的杂物,反反复复,总是收拾不干净。”“乡里把我们农田里的水沟整理的很不错,我们现在就是担心再到农忙时节,秸秆还会乱倒在水沟里,导致排水不畅。”会议上,村民们踊跃发言,反映问题,提出建议,会议气氛十分热烈,熊璐瑶也将村民反映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作出相关指示。

“群众所盼的,就是我们乡党委政府要干的。公共区域的地谁来扫?垃圾谁来倒?水沟如何保持清洁?这些事儿看似小事儿,实际上却是居民生活中的大事,也是我们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重点问题。人居环境改善后,在后期的维护管理方面还有一些问题。透过问题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关键在于还未建立有效、长效管理机制。这就是我们今后努力的地方。今天我们和老百姓面对面坐在一起,就是要直接听到老百姓最直接的诉求,以及对一些事情的建议和意见。”任行广表示,并鼓励与会村民畅所欲言。

“我认为还是自管好,咱们自家门前自己打扫,公共区域除了保洁人员打扫外,咱们可以划好片区轮流打扫。”“我认为要加大宣传力度,每到农忙时节,大喇叭、小话筒都全部用起来。还可以自己看自己地头上的水沟,谁倒谁负责、谁买单。”......这一场“板凳会”,改变了以往“灌输式”宣讲模式,工作人员从“讲述者”变成“聊天者”,居民从“倾听者”变为“发声者”,营造了人人支持环境改造、参与创建宜居乡村的良好氛围,彰显了干部真情为民的情怀。

通过开展板凳会谈话活动,固城乡的领导干部们和居民群众面对面地坐到了一起,共同商议环境治理与维护的话题,同时也对日后的工作进行了有效安排。接下来,固城乡将继续推进建立健全“5+3”责任管理体系,实行网格包保责任制,任务到段、责任到人,开展大比拼大交流,压责任、亮措施、学经验、争先进。同时,继续发扬“党委带动+支部推动+党员促动+党群互动”的“四动”工作模式,广泛发动干群参与,以全面无死角的力量改善农村环境后长效管理。最后,固城乡确定将建立“小区事务大家商量,大家办”的参与机制,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三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对热心居民进行表彰奖励,提高小区治理的热情。(符浩 张雨帆/文)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