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河南淮滨探索变废为宝新思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4-14 14:5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4-14 14: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我们村的环境相比之前简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你看这些旧物件,都是我们以前不要的农具,现在变成装扮村庄的好宝贝了。”近日,生活在信阳市淮滨县邓湾乡罗营村的村民高兴地说道。

现在的邓湾乡罗营村环境优美,笔直的水泥路两侧是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的院落,村民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打造的乡村特色“微景观”让人眼前一亮。为进一步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罗营村以扮靓乡村颜值为切入点,依托现有资源,着力打造特色“微景观”,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据了解,该村利用“变废为宝”的思路,创新推进“微改造”,使用重新装饰过的废旧石磙、磨盘并巧妙摆放,搭建休憩空间,建设成为景观小品;对村庄闲置空间重新规划,修建步道、铺设草皮、栽植新木,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的生态绿色空间,促进旧景“亮新意”,实现入村见绿、进村有景。将乡村特色景观与村庄传统民俗文化、乡愁元素相结合,力争在乡村振兴的语境下,让“记得住乡愁”唤醒更多人对家乡持续变好的期盼。

在乡村治理上,该村群众干部同时发力,由村干部带领公益性岗位和广大村民,以乡村审美的视角,自主策划、自主设计、自主施工,按照谁建设谁受益的模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家门口小景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身边的变化,从内心支持整治工作,村民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自发在房前屋后植树添绿,绿化美化,村内环境不断提升。

该乡党委书记鲁伟栋表示,“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罗营村主动破解面临的短板与难点,打造了由乡村干部带头主动干,动员公益性岗位和村民快速行动,就近移植花木和绿植,使用拆违整旧产生的废旧砖瓦、砂石废料等,通过“变废为宝”创造性转变为一个个具有造型性的景观,这种方式值得广大干部学习,下一步我们希望将此项方式积极推广,为乡村振兴打造‘新方式’。”(章华阳/文图)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