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方城:“链”动梨产业 花海人倍忙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3-31 16:58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3-31 16: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春光明媚,暖风几许,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前荒村,遍野的梨树有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迷人景色。

粉白色的花海中,不少游客驻足拍照,近千名梨农忙着为梨树疏花、疏果、授粉;与梨产业配套的网套厂、梨袋厂、纸箱厂里机声隆隆,紧张生产,构筑起新时代新农村产业“联姻”、链条式化生产的靓丽风景线。

“抓着有利时机,搞好梨树疏花、疏果能减少养分流失,提高梨的产量和品质,实施人工授粉可增加坐果率,都是提高黄金梨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种有40亩黄金梨的前荒村村主任曾宪伟说:“这两样活时间性强,俺忙不过来,只好请十来个外乡人帮忙,季节不等人啊。”

放眼望去,授粉的梨农手拿棉签、小瓶,在花间贴贴点点;疏花疏果的男女左一摘,右一摄地忙个不停,花丛中不时飞出几只蜜蜂钻花采蜜。“黄金梨好吃,没想到管起来真不容易哩。”来自南阳市的游客刘珊珊与五六个姐妹也模仿梨农加入了梨园疏花的队伍。

宝剑锋自磨砺出,花香源自苦寒来。博望镇梨农在种梨种出高效益的背后,确实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身为前荒村党支部委员兼委会主任的曾宪伟种了40亩黄金梨,亲自牵头有机果品申报、复验,亲自领办专业合作社,兼负技术指导任务,还办有黄金梨膏厂,公事私事交织在一起,忙碌的程度可想而知。“忙是真忙,但是,能把俺村的黄金梨产业越做越大,是大家共同奋斗的结果,看到人人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我打心眼里高兴,走,我带您参观一下梨字号企业去”。

走进该村村东的果袋生产车间,但见十多名男女正紧张操作,厂长苗金柯一边指导工人们开动机器生产纸袋,一边介绍生产情况:“光是博望镇就有黄金梨2万多亩,邻近的广阳、赵河、杨楼、新店等地的梨园面积也年年扩大,俺这个小厂子的产品供不应求,眼看着梨花开罢就要套袋,俺既要抓生产,又要卖产品,忙得团团转”。

梨生产“链”动梨产业,财源广带动万民富。在博望镇党委副书记崔海龙的带领下,来到果袋厂、纸箱厂、梨膏厂等围绕黄金梨而建的“链动”式企业。“网袋是以发泡塑胶为原料,通过发泡网机一次成型,用网袋套在梨果上,可避免装箱的黄金梨碰撞损伤。网袋不仅用于黄金梨,外运的红薯、苹果、土豆等很适用,外地不少客户都提前订货,一年四季都在生产”。在青年农民苗金顺创办的网袋厂,他勤劳能干的妻子魏东玉这样介绍。

黄金梨从管理到采摘、销售,经历了多种环节,环环扣扣,既要围绕有机、无公害作文章,又要减少投入,增加收益,精明的博望镇农民不但自行生产所需物品,力求把产品附加值做得更大,把生产环节中能赚的钱装入自己的腰包,而且注重土洋结合,根据生产实际,自行研发新技术,自行生产有机肥、土农药等产品。

花开时节处处春,产业园里人倍忙。博望镇在拉长产业链条、推行产业化生产,促进转化增值过程中,走出了富有特色的成功之路,并发挥着十分明显的示范带动效应。近几年,方城县的广阳、柳河、赵河等九个乡镇及相邻的南召、社旗、宛城、卧龙等县市、乃至更远的郑州、平顶山、许昌、随州、襄阳等省市都到博望镇购买树苗,学习博望农民的种梨技术,建成了规模不同的黄金梨园,他们在卖梨时都打着“博望黄金梨”招牌,其品牌效应、辐射效应可见一斑。

千家万家发“梨财”,金梨“链”动梨产业。发展产业,带群众致富,愿博望镇发展的黄金梨产业的做法能通过“梨效应”,把新经验、新技术传得更远更远,惠及更多的父老乡亲。(郭宇鹏 李善喜 张云凯/文图)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