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林套养土鸡 奏响增收致富曲 河南淮滨积极开发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3-18 14:2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3-18 14: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16日,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张庄乡三里村,一片桃林正迎春怒放,开出娇美桃花朵朵,远远望去,云蒸霞蔚,美不胜收。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这里是淮滨县张庄乡冬红桃种植基地,成片的桃花竞相绽放,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彰显出无限美好春光,构成一幅美丽的桃园美景。行走在桃林里,一阵微风拂过,花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漫天素雅的小粉花,点缀在枝叶丛中,飘逸的桃花在风中的摇曳之姿甚美,每一帧都美如画。

“我是东北的,跟着我家那口子回到淮滨种植冬桃已经5年了,来的早不如来得巧,桃花今天才全部盛放呢。”正在进行林间管理的老板娘宋秀梅大姐热情地介绍道。宋大姐的丈夫孙居明是淮滨县张庄乡人,退伍后在哈尔滨开了一家孵化场。2017年,孙居明夫妇受到淮滨县委、县政府回乡创业政策感召,成立了姊妹种植合作社,流转村里的100亩土地种植冬红桃。到目前,已经扩大到200亩。

每年初春桃花盛开时,放眼望去,这里的百亩桃林,一眼望不到边。桃花层层叠色,白的、粉的,鲜花压满枝头,一片生机勃勃,给人带来希望和喜悦。

“咯咯咯,咯咯咯……”桃林里,一只只油光水亮的走地鸡正在或悠闲散步,或到处乱跑,或聚众叫唤,这些鸡毛色鲜亮,精神饱满,吃的是小麦玉米,喝的是露水井水,住的是百亩桃林,这种条件下,自然是长得壮、下蛋多。

在桃园放养土鸡,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利用土鸡的天然习性—喜欢吃虫、喜欢啄草,建立起林下养鸡—鸡吃虫吃草—鸡粪肥田,然后促进果树生长的良性生态种养模式,节约了农药和除草剂,还减少了人工投入,更可观的是增加了一笔额外收入。据了解,基地里的200多只鸡都是宋大姐自己用炕孵化的,每天这些鸡都能下80到100个鸡蛋,都是纯正的笨鸡蛋,1块钱1个,肥美的土鸡根据年份每斤20到25元不等。

“这些纯正的笨鸡蛋吃起来香,营养价值高,很多客人已经多次回购。而这桃园林下养的一只只土鸡,就像请来的一个个特殊的‘工人’,它们每天在桃园里不辞辛苦地除草、除虫,不需付工资不说,更是我增收的又一‘宝贝’。”说起养鸡的收益,宋大姐脸上的喜悦溢于言表。

淮滨县是农业大县,富民强县的基础在于“三农”,近年来,淮滨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和加强农业农村发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采用“科技兴农、政策富农、质量强农”的措施,有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淮滨县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提升种、养殖户的知识水平,全面提高他们自主发展特色种养业能力,培育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目前在淮滨全县,黑斑蛙、鸵鸟、油菜籽、无花果、多肉植物,一个个特色产业正茁壮成长并不断形成规模,有效帮助了农民群众致富增收、美好乡村建设大步向前。(淮滨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