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者:不应让美国“劫持”中英关系

来源:中国日报
2022-03-09 19: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导读

尼克松1972年访华不仅改变了美中关系,也对许多西方国家同新中国的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自1972年以来,中英关系在经贸、文化、科技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但在许多领域,中英互动程度与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方面的重要性仍不匹配。尤其是英国脱欧以来的外交政策愈发与美国趋于一致,令中英关系受到了中美关系恶化的负面影响。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72年访华成功转变了中美关系。中美关系的改善对西方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产生了显著影响。对英国来说,1972年的春天标志着中英关系到达了一个新阶段。

 

尼克松和基辛格在计划和实施对华政策重大调整时,英国与其他美国盟友一样都没有完整的参与其中。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英美两国在对华政策上一直存在分歧,与美国不同的是,英国政府早在1950年1月就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在1954年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然而,直到1972年3月13日,中英外交关系才全面升级为大使级别。尼克松访华后,中英关系逐渐走向全面正常化,不仅如此,这次事件也促进了英美在对华态度上的趋同。1971年末,英美领导人进行了更有效的对华政策协调,英国时任首相爱德华·希斯(Edward Heath)赞同了尼克松的基本策略方针,即与中国建立全面外交关系。

 

实际上,在中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时,英国政府已经开始就中英关系全面正常化进行谈判了。中英关系全面正常化当时存在着两块绊脚石:一是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问题,此问题在1971年10月就已得到解决;二是英国驻台湾领事馆存续问题,虽然英国在1950年就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但英国在台湾的领事馆并没有撤销。

 

在1971年底和1972年初的中英会谈中,如何看待台湾问题是整个谈判中最具有争议的部分。最终,在1972年3月发表的公报中,英国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份,并同意撤销英国在台湾的官方代表。与此同时,英国外交大臣在议会中重申了英国在1943年开罗会议和1945年波茨坦会议中对台湾的态度,并向中国私下保证不宣传台湾地位未定论的相关言论[1]。

 

英国政府这一立场的背后除了有贯彻实施中英关系全面正常化的战略需要之外,还有出于经济层面的考虑及当时殖民地香港的利益。之后香港问题的重要性在双边议程中逐渐上升,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香港的未来就成为中英关系谈判中的核心问题,最终,在1984年双方成功达成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英联合声明》。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全球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中国与西方的关系面临许多挑战,但与中国保持战略接触仍是英国政府政策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自1972年以来的国内转型及其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对英国来说变得日益重要。

 

自1972年以来,从贸易、投资到学生交流、研究合作以及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方面的合作,中英关系在广泛的领域里有着长足的发展。但即便如此,从英国的角度来看,中英两国在很多领域的合作与互动的相对份量与中国在全球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重要性还不够匹配。

 

在中英关系发展中,尽管近年来美国的影响或大或小,但是这个因素始终存在。2015年,英国宣布希望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但这个决定引来了美国明显的恼怒。此后,美国的担忧被证明是毫无依据的,同时这也展现出了英国对这一问题的评估更有先见之明。

 

最近,英国政府对中国的态度也受到了中美关系破冰50多年以来最糟糕局面的负面影响。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底首次提出的“战略竞争”,以及拜登政府对此的认可,都给中英关系投下了巨大的阴影。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英国政府对华为参与英国5G发展态度的“大变脸”,正如前商务大臣温斯·凯博(Vince Cable)最近重申的那样,美国对英国政府和政治精英的游说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更广泛地讲,英国在脱欧之后寻求采取与美国更紧密一致的外交政策,这是伦敦在2021年3月的外交、安全和国防政策综合评估中传递的一个关键信息。英国越来越多的政治情绪往往都是受到美国对华态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加快推动了英国政府向更“鹰派”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的一些部长和外交官员在持续强调英国应该尽可能多的与中方进行合作,这是长期以来英国对华态度的一个积极延续,也为英国从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角度促进对华合作的政策保持了空间。

 

中国并非英国眼下或未来的敌对者,两国之间也不存在任何根本的利益冲突。中英关系将会与1972年的情况一样,在未来的50年内,若能使合作高于竞争,则双方皆可受益。

(文章来源于大湾区评论 ,作者GBA Review)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