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那些事儿】联合国官员:中国残疾人减贫实践给世界提供了富有意义的减贫经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3-03 18: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3月3日电 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驻中国项目官员彼得·艾克布罗德(Peter Ekblad)在中国日报网刊文,积极评价中国残疾人群体脱贫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文章说,3月4日,北京冬残奥会将如期举行。届时,残疾人运动员的非凡身影将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也是一个恰当的时机,让我们可以思考残疾人发展权益的的重要性。

2月17日,第二届全球残疾峰会在加纳举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峰会开幕致辞中强调,迫切需要在世界各地推进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要到2030年实现17项残疾人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别是消除贫困的主要目标,包容性发展至关重要。

文章说,残疾人往往是社区中最贫穷和处境最不利的成员,贫困残疾人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

中国将贫困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整体布局。2021年,中国宣布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7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告别绝对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消除贫困的奇迹。

中国残疾人减贫目标的实现标志着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要实现全球残疾人包容发展目标,应该借鉴中国在减贫中解决残疾人群体贫困问题的实际经验。

文章说,要了解中国残疾人消除贫困的成就,最好让受益者讲述他们的故事。

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当地残疾妇女参加传统刺绣培训。农发基金供图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王采蓉(音)的经历,就证明了残疾人在得到适当支持的情况下可以取得惊人的成就。

王采蓉说,在成长的过程中,她害怕与直系亲属以外的人沟通。和她的父亲和姐姐一样,她也有视力和语言障碍——这些障碍从孩提时代就给她的自尊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2015年开始,当地残疾妇女参加由农发基金与政府合作资助的非农生计培训项目中的传统刺绣培训。

当这个项目来到她所在的村庄时,王彩蓉报名参加了刺绣班。这不仅能够让她掌握一门手艺,增加家庭收入,还可以与她认识的人一起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

她的刺绣质量和艺术性很强,卖得很好,一件作品还在西宁的展览上展出。

由于能够独立谋生,王彩蓉的自尊心也增强了。“我的产品可以卖到稳定的市场,能够为我的家庭赚取体面的收入。更让我高兴的是,我的一些行动不便的朋友也开始学习这一技能。”

另外一对来自河口村的夫妇养育了3个孩子,全家生活一度非常困难。2015年,在农发基金和中国政府合作项目的资助和帮扶下,他们在家中建起羊圈,夫妻俩还参加了牲畜饲养等技术培训,家庭收入逐渐稳定。现在,他们每年养羊的收入有4万元。

文章最后说,残疾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具有独特的挑战。但正如青海脱贫项目所显示的那样,为残疾人提供所需的支持,他们便能够利用自己的才能和能力,造福自己及其家庭和社区。

(编辑:齐磊 刘世东)

【责任编辑:齐磊】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