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星“拼车”上太空 每颗都有不同的功能

22星“拼车”上太空 每颗都有不同的功能

来源:央视网 2022-02-28 12:4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多型卫星拼车上天 太空乘客都有谁?

27日上午,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成功将22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此次发射共搭载了海南一号01星和02星、大运号卫星、文昌一号01星和02星、泰景三号01星、巢湖一号等22颗商业卫星。那这22颗卫星都是什么种类?又是干什么用的?

本次发射的卫星不仅数量创造新纪录,用途也大不相同。据介绍,本次发射的22颗卫星,每颗都有自己的不同功能。

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 潘爱华:这次7家商业卫星主要是遥感,然后也有在轨的科学试验卫星,也有信号处理的卫星。

在本次发射任务中,长征八号就像一辆汽车,22颗卫星就像是乘客,被整齐安放在火箭的整流罩中,实现了多颗卫星“拼车”上太空。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 吴义田:这次我们22颗星是采用12次分离动作,我们要保证卫星在轨道运行上它也是安全的,它不会发生碰撞的,所以我们必须在星箭分离过程中,要不停地变换姿态,相当于是火箭跳着芭蕾把卫星送出去的。

为什么要发射“一箭多星”?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一次成功将22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的任务,是目前我国一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任务。那么为什么要进行一箭多星的发射任务呢?

所谓一箭多星,就是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将多颗卫星送到预定的轨道。形象地说,就像私家车和公交车,在相同目的地的情况下,公交车不仅能够运送数量更多的乘客,而且效率也更高。

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 潘爱华:一箭多星可以降低成本,另外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研制效率、发射效率,满足高密度发射的任务需求。

“一箭多星”的发射方式,在充分利用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的同时,也降低了卫星的发射成本。而随着我国商业航天的不断发展,一箭多星的发射任务,也能够使从事商业卫星研制的团队共享我国航天科技进步的成果。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 段保成:共享其实按照我的思路来想,让大家能够进入航天、进入宇宙、进入太空的这种门槛降低。

未来航天发射搭载任务将成常态

目前我国商业航天在逐步发展,同时随着电子元器件、卫星有效载荷技术的进步,卫星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一些小型或微纳卫星就可以满足用户需求,因此,未来搭载发射任务也将逐渐成为发射任务的常态。

对于商业航天市场而言,成本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对于重量只有几公斤到几十公斤的小卫星,搭载发射,就成为节省成本的最优选择。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 吴义田:搭载的技术也确实对于我们长征火箭来说是一个成熟的技术,这是一个性价比更高或者更经济的这么一种模式,通过这种模式也能更带动咱们相应的一些小的卫星用户,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和相关的服务。

此外,在这次发射任务中,卫星和火箭都采用了标准的尺寸规格和机械、电气接口。标准化将成为未来商业航天的主流。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 吴义田:后续我们也想把搭载的模式做一个标准化,这是相当于标准接口标准化了,也有利于双方更加充分发挥运载火箭的潜力,能够为双方提供更好的一个选择,能够给卫星方提供更多的一个服务。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