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赛场上的机器人:为冬奥保驾护航、为赛事智慧赋能

疫情防控、生活服务、数字传播和火炬传递类机器人在冬奥会各赛场各司其职,为赛事保驾护航、智慧赋能,为运动员和媒体提供高科技支持,成为“科技冬奥”的排头兵和中国智能科技的闪亮名片。

冰雪赛场上的机器人:为冬奥保驾护航、为赛事智慧赋能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2-14 14:3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2年2月4日,随着第24届北京冬奥会开幕,各种精彩纷呈的冰雪赛事应接不暇,各类智能机器人也走进大众视野。疫情防控、生活服务、数字传播和火炬传递类机器人在冬奥会各赛场各司其职,为赛事保驾护航、智慧赋能,为运动员和媒体提供高科技支持,成为“科技冬奥”的排头兵和中国智能科技的闪亮名片。

“智能机器人总动员”:各司其职、各显其能

1月26日,一台机器人扫地机正在主媒体中心工作。(图片来源:新华社)

疫情防控型机器人确保冬奥会抗疫和安防工作顺利开展。东京奥运会在疫情防控方面不孚众望,这不免令人对奥运会这种大型国际赛事的疫情防备工作心存疑虑,但本届“科技冬奥”打消了人们的顾虑。中国以往成功抗击疫情的经验与本次冬奥会的表现证明,智能机器人在缓解人力负荷、减少人际传染、提高安全等级等方面大有作为。不管是北京冬奥会筹备还是比赛期间,消毒、引导、物流、测温、安防和辅诊机器人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引起了参赛人员和国内外媒体的极大关注。

2022北京冬奥会媒体餐厅,餐饮机器人成为了服务用餐人员的主力军。(图片来源:东方IC)

生活服务型机器人为冬奥会参赛人员提供智能后勤服务。冬奥会期间,智慧餐厅里的“机器人大厨”能烹调中西特色菜肴,“大白机器人”可制作大师级别的手冲咖啡,机器手臂还能模仿人类调酒师调制鸡尾酒。这些科技感满满的机器人展现了极高的智能和自动化水平,不少参赛选手都通过打卡和吃播的方式表达冬奥智能技术带来的惊喜,也让国外网友见证了本届“科技冬奥”的高科技含量。

2022年2月2日,北京,当天下午,奥运史上首次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在水下的火炬传递。(图片来源:东方IC)

水陆两栖机器人等助力冬奥会火炬传递与比赛准备。在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模拟冰壶外型的国产机器人实现了奥运会历史上首次水下火炬传递。这种高精度对接的水陆跨介质火炬传递方式呈现出火炬水下传送的艺术美感,彰显了无烟燃烧、绿色清洁的环保理念,也颠覆了“水火不容”的传统认知。此外,滑雪机器人、冰壶机器人在比赛筹备和训练中都大有作为。

数字传播型机器人提高冬奥会传播与报道效率。除了各类实体机器人,北京冬奥会还将高科技数字服务机器人投入使用,例如赛事新闻引入了“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可做到实时手语播报,满足了听障人群的冬奥体验需求,而覆盖语种多、翻译准确率高的AI翻译官则提高了实时翻译效率,有助于让更多人关注冬奥赛事。

科技冬奥排头兵:智慧赋能、中国名片

2022北京冬奥会提供给媒体居住的酒店里应用了机器人消毒技术。(图片来源:东方IC)

机器人提高了赛事组织和防疫安保的工作效率。机器人科技含量高、服务失误少、工作效率高,不仅作为冬奥会的“安全卫士”有效保障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也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例如,本届冬奥会实施闭环管理,需要大量人力来完成防疫工作,但消杀、检巡、物流等类型机器人的使用确保了防疫和安保工作在寒冷环境中顺利开展,提高了防疫精准度,也减轻了防疫压力。中国和冬奥组委会以机器人和AI等高科技工具为支撑,彰显了保障疫情期间参加冬奥人员健康安全的决心和能力。

机器人展现了绿色环保、能源清洁的技术发展趋势。从水下火炬传递到所有场馆采用“绿电”供应,从赛事交通工具都采用清洁能源到所有餐具均由可再生资源制作,各类环保元素让冬奥会实现了零排供能、绿色电能、清洁能源等目标。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采用了“国际上首支无烟燃烧的绿色清洁水空跨介质火炬”,符合“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凸显了科技赋能环保的优势,彰显了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能力和决心,也让科技与绿色理念更加深入到奥林匹克精神中。

2022年2月10日,2022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场馆冰立方内的测温机器人在工作中。(图片来源:东方IC)

机器人是中国智能技术研发实力的闪亮名片。从东京夏季奥运会到北京冬季奥运会,国际大型赛事中的智能技术含量在过去半年中的提升明显,中国的高新技术实力也在本届冬奥会上得到充分体现。同北京冬奥会上的数字支付、数字广播、VR休闲等技术工具一样,智能机器人凝结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努力,是中国智能科技实力的闪亮名片。有国外媒体甚至称这些智能技术就像将科幻想象转化为了现实。

“科技冬奥”有望进一步推动中国科技赋能智慧生活的进程。本届冬奥会的“机器人总动员”为未来生活勾勒了一幅科技赋能生活的智慧蓝图。从机器人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到北京冬奥会中机器人各显其能,中国服务型机器人的应用种类与普及程度均已领先世界,中国社会将形成智慧赋能生活为导向的积极机器人文化。科技赋能生活、智能融入未来的理念有望更近人心,科技冬奥也将加速智能机器人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细节的迭代更新。今后,更多智能机器人将进入寻常百姓家,赋能日常生活,塑造美好未来。

(作者:柯迪茜、程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柯迪茜 程林)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