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尉氏县十八里镇大棚奏响丰收曲 蔬菜产业喜迎振兴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1-13 10:35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1-13 10: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十八里镇金针村的东北处,16座温室大棚整齐排成两列。走进大棚,让人有置身春日之感,适宜的温度,绿油油的菠菜,女工们在有说有笑的采摘,一派喜气洋洋的和谐景象。

“在播种前我们精心挑选了优质菜种,播种后时刻关注棚内温度、湿度,定期浇水、施肥。我们的菠菜亩产量比其他种植户的都高,大家都夸我们种的好,还来找我们学习经验。”温室大棚管理人员一边采摘一边高兴的说。据了解,这十几座大棚是金针村村支书张安停和合伙人共同租赁经营,棚内除了菠菜,还种有茄子、生菜、香菜等生长周期短,市场需求量大,种植难度小的反季蔬菜,成熟采摘后送往提前对接好的蔬菜销售市场,销量十分有保障。

“10个工人这一天下来能采摘2000多斤菠菜,当天采摘当天装车运输,绝对保障菠菜的新鲜度。最近疫情反复,农产品运输和供货难度加大,我们优先给县域和镇里的商超供菜,不能让咱县的群众没菜吃。”面临疫情挑战,张安停优先想到的还是身边的群众。

除了温室大棚,张安停和合伙人还租赁村民流转土地规模种植胡萝卜,培育优质麦种。经过合理规划,科学种植,胡萝卜喜迎丰收,获得较高经济收益。种植产业的发展不仅让经营者获得收益,还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带动村内农户就近务工获得收入,让大家的钱包都“鼓起来”。

随着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十八里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举办种养殖知识培训会,邀请专家深入群众身边进行技术指导,组织种植大户和合作社负责人实地考察优秀的产业发展案例,为农户申请种养殖补贴,协调供应商低价提供优质种子等帮扶措施和优惠政策,最大程度减轻农户和合作社负担,鼓励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发挥优势扩大规模,打造特色品牌,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产业基础。

(中共尉氏县委网信办供稿 杨梦雪)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