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沈丘:一碗“老碗面”悠悠战“疫”情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1-10 14:1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1-10 14: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天寒地冻不觉寒,一碗“老面”暖心田。元月8日,寒风凛冽。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高铁北站,当大学生志愿者窦雪婷、张雨吃到一碗热乎乎的“老碗面”时,激动地连声道:“谢谢阿姨,谢谢阿姨!”

窦雪婷、张雨口中的“阿姨”,名叫王幸,今年32岁,是沈丘一家“老碗面”2店的老板。

“能让疫情防控最前线的同志们吃上热乎面,为全县疫情防控做点小贡献,我心里挺欣慰的。”王幸微笑着说道。

2021年12月23日夜,王幸在学校家长群和沈丘餐饮业群里了解到,沈丘县在核酸检测中发现4名阳性患者,全县广大干部已以最快速度动员起来,连夜行动,封村封路,设置卡点。学校停课、商业门店也一律关停。

疫情再次来袭。得知这一消息,王幸心里感到很不安,但想到疫情防控需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携手作战。王幸也决定为疫情防控做点什么,她想到了自己的职业,“送‘老碗面’,让疫线的同志都能吃上热乎的面!”

王幸的决定很快得到了父母、丈夫和子女的赞同和支持。于是,她联系上了沈丘微光公益组织,经过交流,决定联手为疫情卡点的公安交警、医务人员、党员干部送去“老碗面”。

第二天一大早,王幸就带领着志愿者着手购置牛肉、面条、蔬菜、饭盒等材料,组织了6名店员和微光公益组织的8名志愿者,经过3个多小时的忙碌,完成了150盒“老碗面”的加工、装盒、装车。上午十一时许,3辆满载“老碗面”的车辆,分别驰向了高速路口、高铁站、火车站等疫情防控卡点。

“执勤以来,我们一直吃泡面,今天终于吃上热乎的面了,真香。”“我们要对得起这碗面,严防死守,不负众望,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一碗碗热乎的“老碗面”,获得了受赠的一线防疫人员的交口称赞。

第三天,气温再降,当日的最低气温只有零下4摄氏度。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吃上热乎的“老碗面”,王幸把下面的总量从150碗增加到200多碗,送面卡点也从8个扩大到13个,从县城延伸到莲池镇。

在锦华酒店、泰安路口、北城社区等疫情防控卡点,坚守卡点的同志,吃着热乎乎的“老碗面”,驱散了身上的寒冷和疲劳。

加餐不加料,大家吃好喝好。”随后,王幸在送面中来了个“一加一”,即送一碗面再加配一碗枣茶。这样,让大家即能吃好又能喝好。然而,细心的王幸仍发现了“问题”。一碗面,饭量大的同志根本吃不饱。为让大家在寒冷的天气中增加体温和能量,王幸决定再“加餐”。开始在送面的同时,加送烩菜和馒头。

“谢谢王幸!”“谢谢阿姨!”“王幸你最棒,大家为你的爱心善举点赞!”一碗“老碗面”,温暖你我他。王幸的善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些爱心人士也纷纷加入“送面”的行列,捐赠蔬菜、捐赠面条、提供车辆,迸发出了强大的抗疫力量。为一线站岗执勤的防疫工作人员带去了满满的爱心。

2021年12月29日,沈丘县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日无新增病例,除周营镇谢营村等几个村庄外,其余全部解封,餐饮业恢复营业。

恢复营业后,虽然店里忙了,但王幸爱心的脚步没有停歇。她继续为疫情防控卡点的同志送“老碗面”。2022年元月4日,沈丘谢营村等几个村庄解封,标志着沈丘全境解封。

听到这一喜讯,王幸心里高兴极了,因为全县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顺利,这其中也有自己的“面力量”。

解封不解防。全面解封后,沈丘县委、县政府又向全县人民发出了疫情防控的总部署。要求继续对高速路口、火车站、高铁北站等重要关口严防死守,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强“堤坝”。

“疫情不退,送面不停。只要有一个卡点、一个同志在执勤,我们就要坚持把面送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去!”元月8日,王幸,再次来到高铁沈丘北站,为坚守那里的公安交警、大学生志愿者,送上了一碗碗热乎乎的“老碗面”。

真可谓,一碗“老碗面”,暖心又暖胃。彰显了群众的浓浓爱心和悠悠战疫情,也如一股暖流烘热了拼搏在防疫一线的同志们的心房,更温暖了豫东平原上的整个沈丘县城。

(巴富强 王向灵 刘涛)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