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的塑料大棚,干净的村落街道,美丽的墙体彩绘,错落的莲藕坑塘,好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短短几年,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前付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河南大学和各级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现在我们党建无管理之忧,产业无销售之忧,宣传无人才之忧,改造无资金之忧,他们是真正为我村‘兜底子’,为群众织密了防返贫的安全网。”前付村党支部书记夏利伟说。
前付村作为省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村,驻村队伍有第一书记河南大学历史文化院副院长刘会宾,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张谦,以及通许县、乡10多位帮扶队员。他们利用各级资源优势,努力提升党组织建设质量,开展产业精准帮扶,打造舒适幸福的生活环境。使前付村由一个出了名的“后进村”,逐步发展成闻名的“三面红旗”村。
为村党建工作兜底子,让党建强起来。在驻村干部积极协调下,河南大学经常组织学校各二级优秀党组织到前付村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提升前付村党建水平。发挥学校师资优势,为竖岗镇300余名干部开展党建专题培训,组织学院专家到村里开展“送理论下基层”活动。为村委图书室购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书籍200余本。定期在村里开展“5+N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提升党内组织生活规范化水平,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党性修养。联系河大一附院专家定期到村里开展健康义诊活动,为群众送医送药、检测血压血糖普及健康医疗知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市级医院的诊疗服务。
为群众的农产品销售兜底子,让群众富起来。对已经脱贫的群众,帮扶干部定期上门回访,准确掌握其脱贫后的生产生活状况,持续增强其“造血”功能,前付村扶贫基地利用省派第一书记资金和社会爱心人士投资共建有双层冷棚33座,大棚由村两委成员以每棚每年2600元的价格承包,使每年村集体经济达到8万多元的稳定收入。该大棚产出的农产品,通过在河南大学22号家属院门口设立的前付村“扶贫超市”进行销售。积极联系万邦物流、泰浦物流等农产品流转基地,为村内农产品打通销路。同时发动河南大学33个二级单位参与前付村“爱心采购”,今年夏季销售西瓜达33.68万元,土豆、洋葱、大蒜等农产品收入1.55万元。今年元月份,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对村里的四座废旧坑塘进行改造,发展莲藕与泥鳅混合养殖项目,采用“村集体+脱贫户”的形式进行经营,首年就创效益10万元,直接带动16户脱贫户发展增收。
为村容村貌改造兜底子,让村里靓起来。2020年,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村两委向河南大学相关部门申请实施了前付村排水及路缘石建设项目。修建了主干道的排水管网和路缘石,改变了前付村排水不畅的历史,提升了前付村的人居环境。该项目于2021年4月完工并通过验收。在2021年7至8月的暴雨中,排水通畅,村里无积水,顺利度过汛期,这项工作获得群众和各级领导的广泛赞誉。在此基础上,又申请了前付村人居环境主干道美化提升项目。由河南大学美术系师生们对道路两侧的墙壁进行刷新和彩绘,文图并茂,通俗易懂,被群众称为树立新风尚的好载体,了解政策学习知识的好去处。在主街道移植已经挂果的石榴植株,背街小巷种植石榴幼苗,全村形了道路干净整洁,墙体色彩斑斓,路边石榴缀满枝头的美丽景观。
“前付村是我县驻村干部舒展为民情怀的一个缩影,他们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力军、先锋队,是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重要力量,哪里需要就往那里派,哪里薄弱就往哪里补,让他们在一线帮扶岗位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永葆为民服务的初心不变,担当起新时代的职责使命,不断探索出适合本地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用新思路、好方法、强措施,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行稳致远。”通许县乡村振兴局负责同志说。
(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