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软着陆,河南淮滨第一小学不“减”学生快乐学习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12-27 18:0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2-27 18: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好开心呀,放学回家没有那么多作业要做,在学校里可以和同学一起做智力游戏和体操运动,既玩又学,不仅增加了我的学习兴趣,还增长了我的见识。”

12月27日,信阳市淮滨县第一小学书声琅琅,师生关系融洽,教室内洋溢着温馨而快乐的学习氛围。

“双减政策落实后,学生的心理素质明显提升,他们更乐于学习,学习的本领也增强了。”淮滨县第一小学教师丁珂心说道。

淮滨县第一小学建校百年来,始终坚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助力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拓展兴趣特长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他们采用“作业辅导+课后服务特色课”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完善校内课后延时服务,为学生提供作业指导和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授课理念,努力让课后服务特色课成为每一个孩子难忘的经历,一生的财富,全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

在保证学生在校时间内能够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需求,该校根据学校现有资源和场地情况,积极开展课后服务特色课,不断丰富和提升课后延时服务质量。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各学段要求,尤其是一、二年级学生,立足学校特色和教师特长,通过探索多元化课后服务管理形式和课程设置,鼓励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精心设计了活动化、游戏化课程内容,促进课后服务质量的提升,旨在让书面作业不再‘回家’。”淮滨县第一小学校长白良生说道。

“课后服务课程既让学生在学校写完了作业,活跃了身心,变得轻松起来,孩子们回家后积极的和家长分享在学校学到的新活动,也给家庭增添了不少欢乐。”一位特别关注教育发展的退休干部赵立滨说。

开展校内课后服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双减”要求的重要途径,是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有效减轻家长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

“淮滨县第一小学课后服务特色课是认真落实‘双减’政策的具体举措,既实现了为学生减负,又让学生体验到丰富的课余生活,整个校园成为‘笑园’,真正实现了教育提质增效,在我县值得推广。”淮滨县教育体育局局长杨帆表示。

(符浩 丁珂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