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内乡县:“铁杆烟农”与乡亲们分享“种烟经”共奔致富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12-21 15:48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2-21 15: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烟田冬耕,来年丰收。初冬时节的河南内乡县王店镇薛河村,目之所及,处处呈现一幅冬耕农忙的景象。

“冬耕不仅能够抑制病虫害,还能够增加土地肥力,促进烟叶生长发育。”在薛河村灌区路的千亩烟方忙碌了一晌午的烟农王振江在歇闲间,又聊起他的“种烟经”:“一亩地可以收入7000元,大家可能都不信,但我种的烟就是这个产量!”

今年51岁的王振江种烟已有30个年头,他是村里公认的“铁杆烟农”。

独家秘方增产量

虽然王振江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他种起烟来不输给任何人。这些年,王振江深知没有科学理论做指导,难于将烟种“精”。怀揣着对烟叶种植的执着追求,他在县、乡多位烟草技术员的帮助和指导下,从学中干、从干中学,犁田地翻、平土起垄、打箱覆膜、育苗移栽、烟叶烘烤……王振江总结出一套“独家秘方”,也从一个普通烟农蜕变为远近皆知的“庄稼筋”。

“振江是镇上种烟的领头羊,一说到种烟,他的电话就没停过,他总是说,虽然忙一点儿,但能为乡亲们办点力所能及的事儿,心里美气。”王店镇烟站站长李晓冰提起王振江,啧啧称赞。

精湛技术减损失

“好烟讲究三分成色,七分烘烤,要想价格好,关键看烘烤,他的烤烟技术村里人都佩服。”李晓冰说,正是有了王振江的指导,及时挽救了李树党一家的损失。

2019年本是丰收之年,地里产出的烟叶成色、质量都不错,邻居李树党烘烤出来的烟叶却发黑、发焦,全家人为此焦头烂额。

王振江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主动把自己的烤烟经验向李树党倾囊相授。在王振江的的指导下,李树党烤出来的烟一炉比一炉漂亮,卖出了好价钱,李树党拿着礼物到王振江家登门感谢。

“振江经过层层考核,成为县里的烘烤师,现在村里都跟着他学烤烟,他带动了四个烤烟师,还有六户在他的带动下又重新种起了烟。”内乡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农艺师张扬说。

“我这个烤烟师的称号,还要感谢李站长。”王振江说,自己只有经验,没有理论,本来没有信心参加培训与评选,李晓冰看出他顾虑,多次上门鼓励、劝说,充分肯定王振江的烟叶种植和烘烤技术,给予王振江极大的信心与支持。最终,王振江鼓起勇气,积极参加培训学习,顺利考取了县里的烤烟师。

乡亲们公认的“热心肠”

一人富裕不算富,共同富才是真幸福。王振江不仅是村里的烤烟师,还是科技推广员、水管员,热心肠的他总是义务为大家排忧解难。

前年,烟叶刚进入旺长期,村里的灌溉设施却出了问题,愁坏了众人。王振江二话没说,自掏腰包将设施修好。有了他的技术支持和热心服务,村民们甩开膀子干,七年前已经不种烟叶的张永奎等6户村民又重新开始种植烟叶,并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不说挣到多少钱了吧,基本上家家都开上小车了。”看着乡亲们一天天富起来,王振江笑的合不拢嘴。“俺别的没啥本事,就会种个烟,能和大家共同致富,心里怪美气,也为乡村振兴尽点微薄之力。”(内乡县委宣传部李磊供稿)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