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昆话剧《梦影·牡丹亭》公演,打造澳门城市文化IP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12-20 10:33
2021-12-20 10: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牡丹亭》里藏着澳门风光?12月16、17日,澳门本地文创团队原创作品、沉浸式昆话剧《梦影·牡丹亭》在澳门永利皇宫宴会厅演出,现场观众体验了一场沉浸式戏剧盛宴。据悉,演出由澳门文化资源协会主办,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戏剧协会、澳门中华昆曲文化协会联合主办,澳门好时节文创有限公司协办。

《梦影·牡丹亭》演出团队与嘉宾合影留念

《牡丹亭》是最早出现澳门风光的中国戏曲作品

《梦影·牡丹亭》是根据明代著名文学家、昆曲《牡丹亭》作者汤显祖曾游历澳门得到灵感启发的剧作,由澳门本地青年团队编剧和制作,并由内地知名戏剧演员及导演与澳门团队精英联手演出。

《梦影·牡丹亭》融汇昆曲、话剧两种舞台艺术表现形式。作品截取《牡丹亭》文本中涉及到澳门风土人情的段落,结合《牡丹亭》剧作者汤显祖本人曾前往澳门的生平经历,创造出一场文化交融、似梦还真的视听盛宴。据考证,《牡丹亭》是最早出现澳门风光的中国戏曲作品。

《梦影·牡丹亭》去年在上海宝山区瑜音阁公演大获成功,让不少戏迷对本次澳门公演充满期待。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昆曲小生张争耀饰演柳梦梅

90后昆曲艺术家张冉和江苏省红梅杯戏曲大赛奖“优秀表演奖”获得者陶一春分别在戏中饰演杜丽娘(右)和春香(左)

国家二级演员李跃辉在剧中饰演汤显祖

申请国家艺术基金,希望更多青年爱上传统戏剧文化

演出开始前,该剧导演王钰涵致辞。他表示,澳门致力于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梦影·牡丹亭》的上演,正符合这个要求。它既有具有六百年古老传统的昆曲文化,又融合了现代话剧及光影科技,将戏剧题材结合影像化展示以及灯光新媒体技术进行呈现。

《梦影·牡丹亭》是澳门原创作品中的代表性名片,目前剧组已经在申请国家艺术基金,希望《梦影·牡丹亭》能成为对外宣传澳门城市文化的IP。

澳门青年演员方振辉(左)与黄邦(右)在剧中演绎澳门场景戏份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戏剧协会会长李卉茵在剧中身兼多职

作为该剧出品人、编剧、演员,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戏剧协会会长的李卉茵表示,《梦影·牡丹亭》不只是单一的艺术创作,而且希望在文创火爆的当下,让昆曲成为一个新兴的文化IP,在澳门开花结果。

对李卉茵而言,这是一次“回家”的演出,因为《梦影·牡丹亭》的故事就发生在澳门,“作为一个大湾区的青年戏曲艺术爱好者,能为自己所在的城市发掘并打造一个有代表性的作品,很有意义。”她说。

  青年演员李禹锋饰演的利玛窦(左)与汤显祖的交流

李卉茵表示,在创作《梦影·牡丹亭》的剧本时,既要贴近史实,又要从中提炼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特色,希望《梦影·牡丹亭》未来能走向国际舞台。她也希望通过这次《梦影·牡丹亭》在澳门的演出,令本地青年对于学习中华文化更有兴趣,也希望更多大湾区的青年,了解并喜欢上传统戏剧文化。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