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1月30日电 11月25-26日,首届中国-东盟大坝安全科普宣讲大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南京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和东盟成员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的28位参赛选手参加了比赛。
本次大赛由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指导,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和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联合举办。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11月22日,中国和东盟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首届中国-东盟大坝安全科普宣讲大赛,旨在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亲诚惠容理念,把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东盟,作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的要求,聚焦中国-东盟大坝安全,宣传普及水利特别是大坝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提高水利科普知识讲解水平,提升水利科学传播能力,增强公众水利科学素质,促进先进水利科技成果共享;同时,为从事水利科普知识传播、讲解和科普人员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近年来,在中国政府支持下,水利部与东盟国家水利主管部门在河口治理、台风灾害预防、防洪抗旱应急管理,以及青年水利人才交流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项目。同时,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下,中国水利部不断加强与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国家在信息共享、技术交流、能力建设、联合研究等方面的务实合作,为中国-东盟水利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与东盟各国在大坝安全领域开展了全面深入、富有成效的合作,牵头承担了“东盟国家大坝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与示范”“澜湄国家水电站与大坝安全管理技术共享和能力建设”“澜湄大坝健康体检行动计划”等项目。东盟国家水库大坝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提升。
东盟能源中心作为一个政府间组织,一直致力于促进东南亚各国能源合作。根据亚太经合组织五年期实施计划,东盟将通过多项关键战略,加大区域创新与合作,加快能源转型,增强能源可持续发展。
比赛期间,28名参赛选手结合水库大坝案例,介绍了水电站大坝基础优化设计、气候变化对大坝影响、水电站运行与维护、绿色小水电、水库大坝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水库水面光伏电站开发、水资源管理、大坝安全管理、大坝智能建造、灌溉、水电开发、大坝管理电子化转型、大坝对鱼类影响及应对措施、大坝建设对水循环影响等。经过评审,来自中国、缅甸、新加坡、老挝的4位选手荣获一等奖,来自菲律宾、泰国等国家的8位选手荣获二等奖,来自马来西亚等国家的11位选手荣获三等奖。
大赛结束后,清华大学教授田富强和东盟能源中心专家苏亚迪(Beni Suryadi)分别作了题为《大坝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可再生能源与东盟电力行业转型——基于2021年东盟电力升级》的专题讲座。
此次科普宣讲大赛将为加强中国-东盟水利合作、巩固和深化中国-东盟青年之间的互信和友谊,为“共建和平家园、安宁家园、繁荣家园、美丽家园、友好家园”注入新动力,也为促进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