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牢“强省会”责任 奋力交出优异答卷

于新凡(省党代表,宁乡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宁乡市委书记):宁乡将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为实施“强省会战略”贡献宁乡力量。市政府物流口岸办党组书记、主任杨莉: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了“强省会战略”,以及构建更加完善的对外开放支撑体系。

扛牢“强省会”责任 奋力交出优异答卷

来源:长沙晚报 2021-11-29 15:4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城市更新有力推进,网红长沙成为名副其实的品质之城、幸福之城。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登辉 李静 颜开云 宁霞 张禹 朱华 陈焕明 徐运源 刘捷萍 伍玲 聂映荣 邓艳红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昨日胜利闭幕,报告中“强省会战略”的议题热度持续升温。

热议,从刚开始“为何要强省会”“长沙够不够强”等“认识论”,逐渐上升、深化、延展,发展为“长沙如何强”“我们能做些什么”等“方法论”,不仅体现了省会干群对“强省会战略”的热切期盼,也反映出各级各部门“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责任感、紧迫感。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这场热议,引导着长沙干群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扛牢“强省会”主体责任,加压奋进,发扬优势,补齐短板,加快打造“四个中心”,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提升省会首位度和贡献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贡献智慧和力量。

代表热议

抢抓“强省会”机遇 抓好“五区”建设

朱东铁(省党代表,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旗帜鲜明地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为长沙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注入了强大动能。作为长沙面积最大的区(县、市),浏阳将坚决以“强省会战略”为指引,结合长沙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扛牢责任担当、自我加压奋进,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交出高质量发展优质答卷,以浏阳一地一域的精彩,为全省全域添彩。浏阳将坚持“12345”的基本思路,把省党代会精神贯穿到浏阳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咬定一个目标,坚持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力争到2025年县域综合发展水平挺进全国五强;建成“两个中心”,加快建成省会副中心和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突出三大战略,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乡村振兴”全驱动、“区域合作”大开放;践行“四个争当”,争当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主力、湘赣边区域合作典范、乡村振兴样板、文旅融合标杆;贯彻“五大理念”,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做强高质量经济、实现高水平开放、打造高能级城市、建设高富美乡村、创造高品质生活,在“强省会战略”中彰显“浏阳担当”,展现“浏阳作为”,助力长沙全面提升省会首位度和贡献率。

付旭明(省党代表,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作为全国百强县第5位的长沙县和全国17强的长沙经开区,我们一定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在“强省会战略”中扛起使命担当,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努力在强园区优产业上闯出新路子创出新天地干出新气象,积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和5000亿园区。重点实施“个十百千”“腾笼换鸟”“转型升级”“智改数转”“培优扶新”“两业两化融合”工程。努力在强功能优空间上闯出新路子创出新天地干出新气象,积极优化空间布局,承担更多国家功能,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坚定不移加快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区、文旅融合样板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努力在强政策促开放上闯出新路子创出新天地干出新气象,切实擦亮“无改革不星沙”“无开放不星沙”品牌,狠抓制度创新、开放平台、开放通道、共享联动、境外合作等重点,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作表率、当示范。努力在在强基层优治理上闯出新路子创出新天地干出新气象,持续推进“党建聚合力书记领航行动”、“清廉星沙”、文明创建、县域治理现代化、凝心聚力新时代等三年行动,不断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于新凡(省党代表,宁乡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宁乡市委书记):宁乡将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为实施“强省会战略”贡献宁乡力量。宁乡将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宁乡瞄准全面建设“工业强市、幸福宁乡”的奋斗目标,特别是实施优势产业链培育和企业倍增计划,出台宁乡市“三个高地”行动方案和“工业强市”若干政策,聚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示范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转化区、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先行区”。宁乡把工业发展作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路径,把工业作为稳增长、促发展的首要支撑,坚持兴工强市的发展定位不动摇,注重“补短板”与“锻长板”相结合,持续推进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引导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宁乡启动265个美丽宜居村庄创建,60%以上实现了与产业、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70%以上实现连片建设。宁乡正按照省会副中心发展定位,着力建设“四精五有”品质城市,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以来,宁乡创新开展党员干部“四联五到位”民情大走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9万个;聚力“五位”解决民生问题,新增学位6060个、床位1300个、车位16800个。

张作林(省党代表,望城区委书记):省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强省会战略”,犹如一场“及时雨”、一剂“强心针”,必将为长沙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翅膀、注入澎湃动力。望城作为省会长沙最大的城区,将乘“强省会战略”的机遇东风,聚焦“四个定位”,加快赶超跨越,努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放大望城格局、凝聚望城力量、彰显望城作为。我们将着力抓产业兴园区,做大做强智能终端、新材料先进制造、绿色健康食品、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提升望城经开区发展能级,着力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抓片区提品质,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快城市管理提质,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一江两岸”“高铁西城”开发建设,着力打造片区开发新样本;抓乡村促振兴,培育壮大“一县一特”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全域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抓文旅树品牌,坚持以国家5A景区创建为抓手,精心打造铜官文旅片区,形成龙头带动、全域推进的发展格局,持续擦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金字招牌;抓党建强引领,大力实施党建“聚合力”工程、“书记工程”,扎实推进“清廉望城”建设,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王伟胜(省党代表,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擘画了湖南未来5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明确了奋斗的路径。我们将组织全市住建系统认真学习省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进一步把准城市发展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人民之所需,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系统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和承载能力,推动城市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打牢城市治理基础,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以问题为导向推动住建领域治理精细化,加快住建领域信息化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统筹,坚持“房住不炒”,加大公租房、保障房的建设筹集力度,全面完成国家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和保障体系试点任务;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小区治理和既有小区品质提升工作,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小区治理体系,办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无障碍设施等民生实事,提升居民幸福感、安全感。

郭塨(省党代表,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了“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任务和目标,此次省党代会强调实施“强省会战略”,使我们奋斗的方向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决心更加坚定。做强省会,推动高质量发展闯出新路子,科技创新是重要支撑。我们将勇担当、强作为,将“强省会战略”转化为火热实践,紧紧围绕省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一流创新人才汇集五个方向,从布局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构筑计算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结合、建立全域创新体系新模式等方面发力,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和新兴未来产业引导区,加快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力争到2025年,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际科学城)、河西科技创新走廊、计算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种业“硅谷”等协同创新四大板块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提升省会首位度和贡献率作出应有贡献。

谭雄伟(省党代表,隆平高科技园党工委书记):园区是中国乃至世界育种创新资源最密集的区域,助力实施“强省会战略”,使命在肩。我们将高标准打造种业“硅谷”,开展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推进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建设,力争创制出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技术、新基因、新品种100项以上。扶优种业企业,新增本土种业上市企业2家,支持隆平高科进入世界种业5强,种业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00亿元。高水平服务国家实验室,联合中信集团开发好岳麓山实验室隆平片区,支持农大农科院片区建设,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作用,完善产学研机制,推动种业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做好属地服务,营造低创业成本、高生活便利、高品质服务的人才环境。高质量推动园区发展,在项目建设上提速加力,推动隆平生物种业产业园等核心产业载体建设;在动能转换上久久为功,推进亩均效益改革和转型升级;在制度创新上持续发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行业制度创新。

冯雪英(省党代表,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民警):在会场聆听报告,特别是听到实施“强省会战略”之时,深感振奋。作为省会长沙的青年民警,我们更需把这样的期望、要求落实到公安工作的一项项具体行动中来。我将立足于刑事科学技术,打击违法犯罪,做人民群众利益的守卫者,做平安湖南建设的推动者,做法治湖南建设的践行者;坚持站排头、当主力、打头阵,在护航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之中彰显省会公安民警的担当,在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专家观点

把“长-岳”经济协同作为增强省会辐射带动力的主攻方向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市委党校分基地秘书李丽纯教授:实施“强省会战略”,不仅要把省会做强做大,还要把省会做长做宽,前者侧重聚集功能,后者侧重辐射功能。考虑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需要,未来一段时期,积极谋划与全力推进长沙和岳阳两市经济协同发展(以下简称“长-岳”经济协同),既是湖南重构省域经济空间布局的重大举措,也是长沙主动对接国家总体战略意图的重要体现。

一是“长-岳”经济协同是弥补湖南省内经济优势和区位优势错位的必然选择。长沙作为湖南省会,尽管历来就是全省的经济中心,但长沙的地理位置却并不占优,长沙不仅地处内陆,而且与国内水运主干长江的距离超过150公里。随着长江经济带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定位显著提升,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已经成为湖南对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必然取向。岳阳作为湖南唯一邻长江地级市,在区位优势方面得天独厚,但就目前岳阳经济总量和结构而言,还不足以引领湖南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这种经济优势和区位优势的错位决定了“长-岳”经济协同是推进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大逻辑。

二是“长-岳”经济协同是拓展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空间和升级路径的必然选择。长株潭三市自2007年首次以城市群概念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改区以来,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三市联合形成的经济增长极已经成为全省发展的重要引擎。但由于政策红利效应的边际递减和三市行政管理分设的固有制约,三市一体化下一步发展必须寻求新的拓展空间。湖南曾明确提出:“要发挥岳阳作为我省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桥头堡’作用,将其打造成为全省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综合考虑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求、潜在能力以及政策影响,推进“长-岳”经济协同是拓展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空间和升级路径的必然选择。

三是“长-岳”经济协同是长江中游中心城市实现相向发展的必然选择。依据区域竞合理论,即使是处于竞争状态的不同区域,只要存在“部分利益一致性”,也可通过协调、合作与分工产生溢出收益,实现正和博弈。具体到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几大中心城市,如武汉、长沙、南昌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竞争,但为了能够共同融入长江经济带,它们也存在诸多“一致性”利益,一方面需要强化武汉、长沙、南昌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另一方面也需要以城镇群为主要形态促进各中心城市相向发展。岳阳作为“中部双核”——武汉与长沙之间的过渡带,是沿江发展轴与京广发展轴的地理集聚处和岳阳-九江-咸宁、荆州-岳阳-益阳-常德等毗邻城市组团发展的几何交汇点。因此,推进“长-岳”经济协同是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南翼中心城市间相向发展的战略之举。

广泛汇聚和深度激发“强省会战略”资源潜力

长沙理工大学教授、湖南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解龙: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实施“强省会战略”。张庆伟同志在参加长沙市代表团讨论时强调,长沙市要坚决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龙头,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这充分说明,长沙作为湖南的省会,必须有效承担起“强省会战略”的使命,高举起“强省会战略”的大旗,发挥好“强省会战略”的功能,创造出“强省会战略”的成效。

“强省会战略”既是基于对发展现实的科学认识,也是基于对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更是对发展形势的重大期望。

在中外经济发展进程中,各国各地都是依靠以城市及城市的扩展形态为载体而实现快速发展的。我国今天已经形成了以城市为核心的多层次发展格局。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成渝双城市经济圈发展,以及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这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第一层次,同时以省会城市或其他区域中心城市为载体,构成了国家总体发展的第二层次。从广泛性来说,“强省会战略”更加具有普遍性,也更加成为未来竞争发展的重大战略。在今天,长沙市要坚决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做“三高四新”的示范者,做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引领者,做全国重要增长极的崛起者,广泛汇聚和深度激发“强省会战略”资源潜力,将这一战略贯彻实施得更有力量、更有成效。

部门连线

为提升省会首位度和贡献率贡献力量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白云:全市人社系统将牢牢抓住“强省会战略”实施的重要机遇,着力推动长沙人社事业整体跃升,为提升省会首位度和贡献率提供人社力量。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力:一是抓好就业这个最大民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实施高质量就业提升工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十四五”期间力争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二是集聚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持续推动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人才发展环境优化,实施博士后工作支持计划、制造业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打造“百亿级”示范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长沙当好实施“三高四新”战略领头雁提供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三是扎牢社会保障这个民生安全网,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争取开展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稳步提升社保待遇水平,强化社保基金运行监管,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四是推进长株潭人社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三市在就业创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险、劳动监察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积极助力长株潭都市圈建设。

市政府物流口岸办党组书记、主任杨莉: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了“强省会战略”,以及构建更加完善的对外开放支撑体系。市政府物流口岸办将认真贯彻“三高四新”战略,着力拓展“水、路、空、铁”开放通道,全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在长株潭都市圈建设、中部地区崛起中彰显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发挥开放平台作用,构建对外开放新体系。充分发挥湖南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平台作用,依托丰富的口岸平台,加快推进全市区港联动,积极申报铁路一类口岸,力争口岸数量和功能作用发挥成为中西部地区标杆。二是拓展国际通道,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积极拓展国际客货运航线,丰富中欧班列运输网络,加强长沙港与沿江沿海港口合作,全面形成“水、路、空、铁”立体式开放通道。三是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增强对外开放新动能。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加快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实施免除口岸环节查验收费,构建稳定的国内国际物流通道,助推企业降本增效。四是推动枢纽建设,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心。联动长株潭,全力申报建设国家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引进一批物流产业链重大项目,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会外反响

以法治建设助力“强省会”

省党代会报告首次旗帜鲜明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在全市检察机关引起强烈反响。长沙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向平表示,实施“强省会战略”,长沙检察公益诉讼将展现担当,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更好;聚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生态保护修复;聚集法律监督职能,助力法治长沙、法治湖南建设,助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打造走在全国前列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长沙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许琼山表示,长沙县人民检察院将对标贯彻省党代会精神,做优做强自贸区检察服务平台建设、企业合规试点、民营经济保护、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保护知识产权、生态环境等工作,闯出一条创新品牌机制,引领法治潮流,走进群众心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雨花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常欣彧表示,“努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是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的政治任务,也是司法机关服务经济发展的时代使命。作为新时代雨花检察人,将进一步更新检察理念,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贡献力量。

(陈登辉 李静 颜开云 宁霞 张禹 朱华 陈焕明 徐运源 刘捷萍 伍玲 聂映荣 邓艳红)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