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始终把就业、产业、消费作为帮扶脱贫人口增收发展的重点,完善政策举措,强化工作落实,培育增强稳定脱贫、持续发展动能。
做实产业帮扶。投资3000多万元打造10公里乡村振兴精品线路,规划实施流沙河产业带、川汇区朱楼现代农业种植园区、党庄林下经济、农业废弃有机物综合利用等11个农业产业项目、6个基础设施项目、5个公共服务类项目。培育葛湾芦荟特色种植产业项目,打造“合作社+企业+电商+农户”产销一体化合作平台,发展大棚400余个,种植芦荟1000余亩,每亩年收益6万余元,带动周边3000多人就近就业。大力发展邵火庙产业园,计划投入资金1千余万元,规划建设32个食用菌大棚和2个高标准蔬菜大棚。有序推进田园三川产业园项目,计划投入资金600万元用于发展蔬菜、食用菌等特色种植、养殖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挥扶贫车间和光伏电站帮带作用,6个标准化产业扶车间,通过引进服装加工、门窗制造、机械零件、渔网编织和食用菌栽培等劳动密集型手工加工企业,吸纳百余名困难群众就业,每人每月可增收1500元至2000元;6个村级光伏电站运营状况良好,80%的收益用于公益性岗位工资和村级公益劳务支出,带动53户建档立卡户实现增收。
做稳就业帮扶。围绕就近就地就业,在继续坚持原有的龙头企业带动、扶贫车间吸纳、公益岗位安置、以工代赈等做法的基础上,注重劳动技能培养,组织川汇区6个脱贫村的42名致富带头人举办农业食用菌等实用技术培训,增强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能力。川汇区共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156个,其中,川汇区乡村振兴局开发50个,区人社局开发65个,各村根据实际需求自行开发41个。向70名脱贫户和监测户家庭在职业院校就读的学生发放“雨露计划”补贴10.5万元,引导其接受职业教育,掌握致富本领。出台《川汇区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劳动力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方案》,向符合“跨省就业稳定务工六个月以上,就业收入在15000元(含15000元)以上”条件的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劳动力,发放500元的一次性交通补助。
做好消费帮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互利共赢”,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加强脱贫村农产品产销对接。川汇区建立4个消费帮扶专馆、30个消费帮扶专区,6家供应商的15个扶贫产品得到国家级或省级认定。开展“互联网+ 抗灾情 战疫情 促销售 助消费”活动,新增供应商20家,新增产品32个。今年以来累计销售各类消费帮扶产品2300余万元。
(图片由韩志刚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