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企业带动公众参与绿色低碳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11-18 15:3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1-18 15: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地时间11月13日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闭幕。COP26期间,不少企业及机构就全球关心的低碳及绿色议题分享了宝贵经验。在11月3日举行的Action Hub活动上,蚂蚁集团社会公益及绿色发展事业群总裁彭翼捷,万事达公司首席数字官Jorn Lambert等作为受邀企业代表,与参会嘉宾分享了各自企业探索绿色创新的实践。

彭翼捷表示,绿色发展是蚂蚁集团一直以来的基因,希望通过技术和平台的创新,努力为绿色发展提供一条更加开放和协同的路径。蚂蚁集团承诺将在2030年实现碳中和,并在今年9月上线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蚂蚁链企业碳中和管理SaaS产品——“碳矩阵”,不仅用于自身的碳中和流程管理,也将逐步开放给行业和企业。在绿色金融方面,蚂蚁集团发起成立的网商银行,2018年开始围绕小微企业与经营者主体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绿色金融模式创新,为绿色小微企业提供信贷优惠和0帐期等服务。此外,蚂蚁集团还通过蚂蚁森林等多种绿色创新项目,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努力推动公众参与低碳生活。

低碳出行等行为可转化为蚂蚁森林绿色能量,用于种树和认领保护地

通过一个短视频,彭翼捷介绍了该公司2016年上线的“蚂蚁森林”,用户可通过低碳出行、线上办事、减纸减塑等40余个低碳场景积累绿色能量。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申请在生态亟需修复的地区种下一棵真树,或者“认领”一平米保护地参与生活多样性保护,蚂蚁森林会和公益伙伴一起,将这些树种下,或者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截至目前,全国已有6亿人参与到这一低碳行动当中,共产生超过2000万吨绿色能量。

彭翼捷表示,蚂蚁森林成长的5年,见证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中国深入人心。从自己身边做起,节能降耗、减少排放,同时关注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正在成为普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公益项目,蚂蚁森林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悉心指导、合作机构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没有这些"同行者"的共同努力就没有蚂蚁森林。

万事达首席数字官Jorn Lambert表示,为了让消费者采取个人行动来参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该公司尝试了将产品中融入绿色发展的激励因子。比如,万事达推出了一张碳排放信用卡,为每一个产品贴上碳标签,并估算其碳排放。用户可以使用该卡进行日常消费,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实时记录与其消费相关的碳排放,进而鼓励绿色消费,并降低消费带来的碳排放影响。

绿色数字金融联盟执行董事 Marianne女士主持了COP26期间的Action Hub分享活动

绿色数字金融联盟执行董事 Marianne女士表示,尽管每个人只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了自己的碳足迹,但是这些微小动作积累下来,却可以产生真正的影响力。如果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绿色行动中,那大家就都会成为促进全球气候问题解决的力量。

201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蚂蚁集团发起了“绿色数字金融联盟”,希望用突破性技术寻求环境问题最佳解决方案,通过互联网带动公众更多参与低碳生活实践。2021年9月,万事达、蚂蚁集团等全球12家公司加入了绿色数字金融联盟(GDFA)发起的 “绿色行动倡议”,在响应倡议的成员企业之间分享绿色发展的最佳实践,目标到2025年帮助全球10亿人践行数字绿色生活。

据了解,阿尔斯通、剑桥大学、罗斯·罗伊斯公司等机构和企业也派出了代表参加气候变化大会的Action Hub活动,分享了他们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探索。全球企业正在行动起来,希望为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更多实践案例,呼唤更多人参与。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