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宁夏四大提升行动】 宁夏平罗县:菌菇大棚里的致富经

在对宁夏平罗县红崖子乡红翔新村的电话采访中,一位妇女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真的分到钱了,我自己也能挣到钱了,以后的日子有希望了。”她就是红翔新村的村民张家燕,因为要照顾公公和两个孩子,她一直没有机会外出打工,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学习了种植菌菇的技术,是村里菌菇种植的重点培养对象,张家燕告诉记者,自己准备在家门口承包一个菌菇大棚,一年的收入将在五万左右。

【聚焦宁夏四大提升行动】 宁夏平罗县:菌菇大棚里的致富经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1-09 14: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对宁夏平罗县红崖子乡红翔新村的电话采访中,一位妇女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真的分到钱了,我自己也能挣到钱了,以后的日子有希望了。”她就是红翔新村的村民张家燕,因为要照顾公公和两个孩子,她一直没有机会外出打工,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学习了种植菌菇的技术,是村里菌菇种植的重点培养对象,张家燕告诉记者,自己准备在家门口承包一个菌菇大棚,一年的收入将在五万左右。

“我们的菌菇产量特别好,主要是香菇和平菇,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供不应求,主要供货给宁夏各个地方的新百超市和四季鲜市场。”平罗县红崖子乡红翔新村第一书记刘刚高兴地告诉记者。

红崖子乡红翔新村是“十一五”生态移民村,568户2334人,现有党员59人,为四星级党组织。近年来,红翔新村党支部坚持以脱贫富民为目标,以“党建引领发展、能人带领致富”为抓手,推动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按照“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宁夏平罗县红崖子乡红翔新村实行由企业提供菌棒、技术指导、产品销售为一体的服务模式,带动群众租赁大棚发展食用菇产业,着力增加群众收入,巩固脱贫成果,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红翔新村的书记刘刚还告诉记者,村子后期会重点培训像张家燕这种不能外出打工家里困难的村民,让他们自己学会种植菌菇的技术,自己承包大棚,让收入翻倍。

党支部紧紧围绕“抓党员,抓能人,带群众,树模范”的思路推动产业发展,通过学习考察,争取资金投资586万元建设红翔新村菌菇基地,总占地面积137亩,新建菌棚46座,其中发菌棚12座,出菇棚34座。一期投资146万元,建成菌棚21座,其中发菌棚8座、双层出菇棚13座。二期投资440万元,占地117亩,建设菌棚25座,其中发菌棚4座,出菇棚21座。同时配套建设混凝土道路210余米,硬化晒场1764.35平方米,建设长1008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一座。三期的计划也已经提上日程,开始着手进一步扩大规模和改善技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宁夏平罗县红翔新村的第一书记刘刚表示,今后将大力组织群众学习种植技术,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因地制宜进行技术突破,成功实现由购买菌棒向自己栽培菌棒转变,大幅降低种植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收益。

目前香菇已采摘销售4万斤,每斤香菇销售价格在5元至8元左右;平菇已采摘销售22万斤,每斤平菇销售价格在3元至6元左右。九月中旬将开始制作冬季平菇和香菇菌棒,冬菇菌棒预计制作35万棒,用工60人左右。村民在种植好自己菌菇的前提下,还可以到菌菇基地打工,这样就可以有额外的收入,村民看到了希望,参与积极性提高了很多,菌菇产业的发展也开始一路绿灯。

2019年村里带动8户建档立卡户参与种植13个菌菇棚,每座棚净收入2万元。2021年引进石嘴山君鑫胜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自主运营,按照每座棚4000元租赁,以村民进厂务工增收的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移民群众逐渐走上了新路子、鼓起了‘钱袋子’、过上了好日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户均住房面积由搬迁时54平方米增加到100平方米,72%的移民家庭拥有了汽车。”红翔新村党支部书记朱成学笑着说,预计今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4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8.44万元。(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图片由平罗县委宣传部提供 赵亚楠整理)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