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中央空调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

2021-11-04 10: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产学研用机制下,“建筑热环境理论及其绿色营造关键技术”项目组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该项目组由重庆大学携手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机构共同组成。在建筑热环境理论和营造技术上,研究出适合中国建筑的标准和方法,提高热舒适性的同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

而凭借在智慧物联、水源热泵等创新技术中的深度参与,海尔智家旗下海尔多联机同样获此殊荣。至此,这已经是海尔智家第16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奖项。而这背后,则主要依托于技术创新能力和生态品牌的前瞻布局。

  产业技术做透做强,持续创新

一直以来,海尔多联机在全球12个研发中心、8大实验室、行业最高高落差试验塔等的支持下,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变频多联机技术的研究。从1993年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变频空调,到1998年一拖多变频技术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再到物联网下Hai-BMS生态级智慧建筑物联云平台,逐步提高其行业竞争力。

此次,在“建筑热环境理论及其绿色营造关键技术”的项目研究中,海尔多联机的创新成果也得到充分展现。在不同区域的热舒适参数下,确立分区、分等级的系统设计方式,研制了智慧送风、无风感送风、温湿度多参数综合补偿、气流组织优化的创新技术,解决了“要舒适就不节能”的矛盾问题。

首先,在人体舒适体验方面,根据不同人群对舒适度的不同的需求,海尔物联多联机能利用全新变频技术,最快达到设定温度。同时,室内机匹配人感技术,带来风随人动、风避人动、人来开机、人走关机的智慧节能体验。

其次,在设备管理方面,海尔物联多联机则搭建起云服务平台,根据节假日设定空调系统开关机、温度调节等,实现远程管理、故障预警等。此外,海尔中央空调还搭建起高效机房场景解决方案,将主机、水泵、冷却塔等跨品牌接入海尔云平台,实现从主机的单一节能到机房系统节能50%。

目前,这一项目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应用于鸟巢、成都双流机场、重庆机场、拉萨火车站、北京和杭州地铁部分线路、重庆龙湖时代天街大型综合体等30余项重大工程。近3年来,项目的应用,推动各地共实现新增产值35.72亿元,新增利润4.73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开放生态与行业共创,成果屡创新高

而对于海尔空调来说,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早在1998年,海尔空调就凭借“空调变频一拖多技术”成为了行业内首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企业。2016年,海尔空调凭借“空调器舒适性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再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同时,这也是海尔智家的第16个“国家科技进步奖”。海尔智家凭借十数次的领先技术,成为累积数量最多的企业:从无霜保鲜环保电冰箱、离子洗涤技术在全自动洗衣机上的应用等家用电器领域的研究,到智能家居集成及其平台技术研究等智慧家庭领域的探索,再到以开放式研发平台建设为核心的创新体系等研发体系的布局……

一次次的获奖认证,不仅证明了海尔智家的科技实力,也验证了在这背后建立起的研发体系的领先性与有效性。

随着海尔智家换道场景生态下,其研发体系也转向无限体验研发模式,为更多用户创造无缝的场景体验。在这一模式下,研发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体验。新的模式让研发不再聚焦单个产品,而是整个场景的体验;不再是上市即止,需要持续跟踪用户体验迭代;不再是个体概念,而是由生态系统对体验共创。

此次“建筑热环境理论及其绿色营造关键技术”项目成果的取得,也是海尔智家无限体验研发模式的一次创新实践。这为行业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必将引领中国空调走向世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