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振兴产业 淅川县荆紫关镇小香菇撑起“致富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11-02 17:2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1-02 17: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农时不等人,种菇正当时。当下, 河南省南阳市在淅川县荆紫关镇药王庙村的500亩土地上,村民们正忙着搭建一个个羊肚菌种植大棚,处处热火朝天。


为了推动食用菌产业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荆紫关镇党委、政府多策并举、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


大员上前,专班推进。荆紫关镇把秋冬农业产业发展工作列为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重要内容,全力解决产业项目发展难题。镇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现场办公,一线解决羊肚菌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了项目落地建设;由两名班子成员坐镇指挥,抽调国土、农业、项目、服务区等部门负责人为专班成员,定期召开推进会、现场会,统筹推进羊肚菌产业基地建设。


上下联动,强化服务。坚持干部冲在项目一线、服务下沉项目一线,由专班领导具体负责,国土、农业、项目等部门主动服务,协同到县土地局、农业局、发改委等部门办理农业设施用地备案、立项等手续,积极申报设施农业项目,确保了羊肚菌产业基地建设快速推进。同时,村组干部深入一家一户,做细做好宣传引导、土地协调等工作,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近500亩土地的流转、清表和整地等任务。


党建引领,振兴产业。全面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思路,成立联合党支部,积极探索“党支部+党员+群众”的“三带”和“支部+公司+基地”的“三联”模式,撬动社会资源和力量,创新利益联结的机制,可带动300余户群众通过地租、务工等方式叠加增收,推动食用菌产业向多样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以振兴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荆紫关镇在引进香菇辅料生产企业、申报香菇菌棒生产车间项目、巩固发展香菇产业的同时,引进了南阳市有明农业公司,投资600余万元建设羊肚菌产业基地。在此基础上,以“两业”为抓手,着力做好“巩固、壮大、培育”三篇文章,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品 、一村一业、两业并举”的经济发展新局面,开辟了脱贫群众稳定增收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定而厚重的根本。


(图片由淅川县委宣传部授权使用)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