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杞县:小柿子成就大产业 美丽乡村笑声多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0-21 14: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柿子象征事事如意、红红火火,我们的生活就像这满树的柿子一样红红火火,不仅日子美了,每个村民的心更是甜滋滋的。”正在枝头挂满红彤彤柿子的树下搬运满框柿子的李秀霞乐呵呵地说道。

虽然眼下农闲时节,杞县高阳镇团城村的李秀霞和王全国家的柿园里却是一派红红火火的农忙景象。他们家几十亩柿子园里缀满枝头的“火葫芦”柿子已陆续被采摘下来,经过清洗、筛选、定形等几道工序,上百筐的柿子陆续装车,销往远在千里外的东三省。

10月17日,由中共杞县县委宣传部、开封摄影家协会、杞县文联组织的“走进乡村看小康”主题摄影采风团一行20多人来到了高阳镇团城村。刚到村口就看到了李秀霞和王全国夫妻忙碌的身影。

金秋十月,团城村格外红火美丽,成片成片的柿子林里挂满了红彤彤的“火葫芦”,在绿树掩映中像一盏盏红灯笼,点缀着这个绚烂多彩的秋天,也成为全镇最美的风景。摄影家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将镜头对准这寓意吉祥的柿子,以及勤劳朴实的农民,拍摄下他们丰收的喜悦。

“我们团城的柿子果实饱满、口感劲道、美味好吃,很多外地客商都来买。”正在装箱的李秀霞热情地向摄影家们介绍起自家的柿子来。

据了解,团城村种植柿子树的历史已有五十多年,现在的团城村柿树种植,是1993年从鄢陵果树研究所引进的,至今已有20多年的种植历史,从有到优,种植规模从400亩,增加到了现在的1000多亩,发展种植户130多户,种植总产量2000吨,年产值360余万元。

一棵棵柿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说起这些年种植柿树给家里带来的变化,不善言辞的王全国喜滋滋地算起了自家的“经济账”:“我家种了几十亩柿子树,一亩柿子树丰收了可以产八九千斤,能卖1万多块钱。靠这个‘金葫芦’,这两年家里车子有了,房子也有了,生活越来越好了。”在团城村像王全国这样的农户还有多家,他们靠着这些金灿灿的“火葫芦”柿子脱贫;而且家家户户都种了柿子树,如今团城的柿子已成为团城人家家户户的“金果果”,更是他们的“致富宝”。

事事如意柿柿红,红红火火最团城。“为了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保障农户稳定增收,镇领导高度重视我们村的柿子产业,多次组织县、市两级技术人员对我们柿农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在生产管理方面,我们从最初的人工管理发展到现在的半人工半机械化管理,实现了标准化生产;我们还采用‘农户+科技+市场’的运行模式,实现了生产销售一条龙的订单农业,极大地促进了农户的增产增收。”团城村党支部书记王兴启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这几年团城村柿子产业发展的新变化。

产业兴则百业兴。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下一步,高阳镇将继续发挥党建核心引领作用,以科技农业为核心,以‘绿色农业’与‘乡村振兴’两翼并展,在规范农户产品标准、扩大柿子产业规模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团城‘火葫芦’柿子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大相关衍生品的开发力度。以一颗小小的柿子,来带动人才、技术、资金等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不断聚集,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乡村振兴迈入新阶段。”高阳镇人大主席赵新辉信心满满地说。

(授权使用 罗珍/文 孟永峰/摄影)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