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河南,黄河之礼”西华县逍遥胡辣汤惊艳亮相非遗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10-19 16:0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0-19 16: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新疆是个好地方”援疆19省市非遗展10月14日在新疆美术馆开幕。河南省以“老家河南,黄河之礼”为主题,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河南西华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亮相援疆19省市非遗展赢得一致好评。

产自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的民间小吃逍遥胡辣汤,900多年历久不衰,以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有的风味享誉全国,是“豫派”美食中的杰出代表,从乡村小镇走向大中城市,从地摊经营到规模化发展,从路边小吃走向贵宾宴席,深受长江以北地区广大群众的喜爱,丰富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一汤传尽逍遥史

逍遥胡辣汤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宋徽宗年间御厨以少林寺“醒酒汤”和武当“消食茶”二方为基础,做出一种色、香、味俱佳的汤羹,既消减了茶之苦味,又去掉了汤之辣味,且能提神醒酒、开胃健脾,得名“延年益寿汤”。后北宋遭遇“靖康之乱”,金兵攻破宋都开封,御厨赵杞因兵患南逃,途经地灵水秀的逍遥镇,决计隐居于此,以卖汤为生,“延年益寿汤”也随之落户于此。

逍遥镇紧依沙河,古有水旱码头、交通要冲之美称。宋末在此设立清水县衙,知县王镇寰有感于舟楫云集,商业繁荣的景象,曾留下“百业俱兴数小窑,官顺民安世称道,天时地利遂人愿,任职四载乐逍遥”的诗句,逍遥胡辣汤因此得名并沿用至今。为适应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后又加入了逍遥镇独有的槐山羊肉和黄花菜,并勾了面芡,初步形成了现在胡辣汤的雏形。随着沙颍河漕运的兴盛,逍遥镇成为一个重要的内陆水旱码头,八方商客的集散地,融合了南北风味的逍遥胡辣汤凭借来往客商的口口相传,名气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中原名吃。

西华逍遥胡辣汤在原来汤品的基础上,加上了本地的特产槐山羊肉和粉条,使汤品更加鲜美;民国时期,将胡辣汤配料进行优化,随着逍遥镇航运发达,逍遥胡辣汤声名远播。新中国成立以来,当地胡辣汤制作者在原来调味的基础上,根据药食同源的理念,添加了多味中药调料,逐渐形成适合现代人口味的汤品,广受好评。

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发源于逍遥镇,在世代传承过程中,逐渐从逍遥镇向外传播,目前以西华县为核心地区,遍布河南省各个市、县,是许多民众早餐的首选,成为河南早餐文化的代表性符号。随着河南人口向外流动,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伴随着河南人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在长江以北的许多省市。据统计,目前全国经营逍遥胡辣汤的店铺约18万家,仅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就有逍遥胡辣汤品牌店铺8000余家。

“肉之鲜、菜之鲜、麦之鲜,不腻、不腥,久闻不厌,回味隽永”,是逍遥胡辣汤的显著特点。地道的逍遥胡辣汤以牛羊骨、羊肉熬制的高汤为底,加入30多种香辛料,并辅以牛羊肉、面筋、红薯粉条、黄花菜、黑木耳等配菜熬制而成。制作时各种材料按比例、分先后兑入锅内,文火慢熬,木勺缓搅,熬制好的汤具有“甘而不烈,淡而不薄”之特征。食用时配以小磨香油、陈醋,汤鲜味美,滋味醇厚,营养丰富。逍遥胡辣汤的制作,充分体现了中医养生价值。逍遥胡辣汤坚持药食同源的理念,既保证了汤之鲜,又能发挥中草药应有的功效。多喝不上火,具有健脾开胃、袪风除湿、暖胃驱寒、清热解毒、提神醒目、调中和气之功效。逍遥胡辣汤为符合人体不同时节养生需要,按照“二十四节气”规律和春、夏、秋、冬四季对汤料中的30味中草药进行配比调整,比如夏季增加甘草、山楂、栀子、陈皮等草药的用量,冬季增加胡椒、良姜、小茴、肉桂等草药的用量,以使胡辣汤达到最佳养生效果。

逍遥胡辣汤不仅拥有考究的烹饪方式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作为历史悠久的民间美食,逍遥胡辣汤在传承和实践过程中,其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也不断丰富,成为河南餐饮文化的代表和符号。中原地区的人们就地取材,围绕胡辣汤而创作的戏剧、喜剧、曲艺、小说、随笔、诗歌、电影等一系列作品,既是文学艺术的体现,也是烹饪艺术的展现。逍遥胡辣汤不仅是当地最受欢迎的美食,更是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在脱贫攻坚进程中,依托胡辣汤产业优势,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西华县近10万熬汤人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西华县16家胡辣汤料生产企业,带动粉条加工、食醋酿造、香油、食品包装以及牛羊饲养和大葱、辣椒种植等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近20万人。电商销售还推动了物流、包装产业,成为当地脱贫增收的重要手段,极大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图片由西华县委宣传部授权使用)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