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改善带动农牧产业 沙漠里“种”出有机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9-26 15:23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9-26 15: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圣牧将22万亩沙漠改造成有机草场,种植了9700多万株沙生树,为乌兰布和沙漠区生态建设以及京津冀防沙治理做出了贡献。”圣牧高科生态草业有限公司总裁刘文光介绍说。

乌兰布和沙漠是中国八大沙漠之一,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境内,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位于北纬40度至47度之间,是世界公认的优质奶源带。这里有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有适宜的温度和肥沃的土壤,饲料资源丰富充足,为奶牛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

乌兰布和沙漠是京津冀风沙源治理的重要区域,圣牧在乌兰布和沙漠开创的沙草全程有机奶产业发展新模式,将沙草产业和奶产业有机结合,是人类征服未利用自然资源的大胆尝试,为全球的荒漠化治理开辟了新路径,提供了新方案。

牛奶的生产分为三个工段:预处理工段、灌装工段、包装工段,生产过程都是严格遵循有机奶的加工流程,整个过程均实现了标准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控制。目前,包装工段所用的人员较多,这部分穿蓝色工衣员工均为外包公司员工,但是他们有一部分就是来自周边的村民,工厂也很好的为当地解决部分就业,并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据附近的居民介绍,在这片沙漠中,年收入10多万元的人比比皆是,有的还更高。

这片沙漠大范围出现绿色始于2000年。当地官方相继启动实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给沙漠带来了变化。

通过治沙和高端有机奶产业的发展新模式,构建和扩大种养加循环发展,圣牧在沙漠治理上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使得当地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同时带动了周边近2万农牧民的就业,也提高了当地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对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二三产业更高层次地融合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林地、草地、耕地、水域湿地覆被面积大幅增加,改变了乌兰布和沙漠景观的分布格局。据中国林科院沙漠林试验中心统计,当地的沙尘量较80年代减少了80%-90%,风速减小了21.41%,2014年第一次出现雾,这在沙漠中极为罕见,截至目前已经出现9次雾,这是乌兰布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的最好例证之一。(图片由何大鹏授权使用)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