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高原发展之梯 筑粤藏友谊之桥
—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工作纪实
近两年来,林芝市三所组团式援藏受援学校在高考、中考和小考中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其中2021年林芝市第一中学高考上线率达到100%;实现7县区人民医院全部创“二乙”、林芝市妇幼保健院创“二甲”和林芝市藏医院创“三乙”目标,覆盖林芝全市边境村镇的广东远程医疗站建设有力推进;深圳波顿集团、伽蓝集团、西藏甘露藏药等20家企业进驻粤林产业园,总投资约4.5亿元,直接带动就业300余人……
2019年6月,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154名干部人才来到林芝,在各自岗位上为雪域江南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组团式医疗援藏
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2019年6月28日,来自广东11家医院的18名专家飞抵林芝,开启了广东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征程。
来自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妇科医生余凡便是18位专家之一。“来到林芝后,我遇到的很多患者都是从下一级医院转上来的,转运的路途遥远,来到人民医院往往病情已经恶化,甚至错过最佳抢救时机。”余凡说。如何提高基层产检能力,理顺危重症孕产妇转运及抢救流程,成为她工作的重点。
入藏第3个月,余凡作为主要筹办者,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规范化产前检查培训班,来自各县区的120多位医护人员参加了培训,并进行了相关考核。
一个月后,余凡又来到林芝市一中体育馆,给2500名高中生作科普讲座,余凡说:“能够用所学的医学知识为孩子们答疑解惑,我感觉特别满足。”
两年来,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协调选派各类医疗人才220人援助林芝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高原治未病”健康行活动,组织发动捐赠医疗设备和药品总价值近2200余万元,义诊服务人数达1.8万余人次,推动成立“高原骨关节疾病主动健康管理学堂”。
组团式教育援藏
培育发展内生动力
“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回答实践的三个特点。”在林芝市第一中学的一节政治课上,援藏教师黄梦华希望学生主动举手与老师对话。她启发大家“学习不能只是死记硬背,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而原主讲老师桑吉拉姆,此时正坐在台下,变成一名认真记笔记的“学生”。这是“青蓝工程”的典型场面。“青蓝工程”旨在把林芝本地青年教师培养成学校骨干,发挥援藏教师示范作用,以老带新,互教互学,共同促进。
在桑吉拉姆眼中,师父黄梦华相当厉害:讲课先抓住宏观,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我原来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一定要让学生记住所有知识点。她的课很受欢迎,气氛很轻松。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后,我们班这门课的成绩从倒数第一进入年级前列。”
两年来,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统筹协调广东21个市地115所中小学、14所高校选派586名教育援藏人才,援助帮扶林芝全市各级各类学校60余所,创建“红色教育+智慧教育”品牌,在自治区率先完成11所教育组团式援藏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林芝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在线教育应用创新区域、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
暖心式民生工程
助力群众幸福生活
在巴宜区更章门巴民族乡久巴村,上百座温室大棚格外引人注目,大棚里的瓜果蔬菜正迎来丰收。“多亏了广东省援藏工作队的帮扶,现在我们的产品大多销往广东等地,很受青睐。”久巴村党支部书记多布杰感慨地说,以往村里大棚产出的产品很好,但销路不畅导致村民收入并没有得到提高。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牵线广东企业并利用各种平台向外推销久巴村产品,解决了久巴村村民最为担忧的现实问题。
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援藏以来,注重将项目资金向基层倾斜、向农牧民倾斜,把地方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富民优势,坚持把“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促进林芝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两年来,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设立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大力扶持茶叶、藏猪、藏鸡、藏药材等高原生物产业,推动中医和藏医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建设空港特色小镇,围绕米林机场、拉林铁路沿线火车站等片区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物流园、商品集散中心,依托中心城区带动周边发展。围绕强化高原特色产业,推动建设粤林产业园二期、中药藏药产业园;围绕文旅融合目标和非遗传统手工艺传承保护,巩固文旅产业投融资对接成果,支持林芝非遗旅游扶贫工坊项目建设,加强文创设计、研发与生产,增加产品附加值,带动民间手工艺人和农牧民增收致富。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两年来,一项项事关各族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建成投用,一个个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解决,对口援藏精准发力,产生了接地气、强基础、暖人心的效果。接下来,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将继续用实际行动把一粒粒忠诚奉献、团结交融的种子播撒在林芝大地上,续写更加壮美的民族团结交融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