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国 | 跳出西方标准,中国实践重塑国际发展合作新体系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9-09 19: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导读:随着近年来国际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发展中国家正成为塑造平等、包容、可持续的新型国际发展合作的重要力量。与西方主导的传统国际援助模式不同,中国倡导的国际发展合作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尊重受援国自主权;强调能力建设,培育受援国自身发展动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各国自身发展战略对接;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组织,推动全球发展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均衡、包容的方向发展。

过去数十年,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全球南方,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推动全球发展格局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多边机构越来越多地借鉴南南合作经验。全球南方正在成为塑造平等、包容、可持续的新型国际发展合作的重要力量。一个更为多元化的多极世界正在加速成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逐步转型,将以东亚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非西方行为体的发展经验,整合到全球发展规范体系的进程中。这一系列的变化体现了南方国家塑造国际发展体系的能力获得显著提升。

进入21世纪,基于长期对外援助和南南合作的深厚基础,中国成为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拥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中非、中拉、中阿等区域合作机制以及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等,不断夯实国际发展合作的基石。

图片来源:新华社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推动国际格局变革加速进行。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在这场重大灾难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与此同时,全球深层次矛盾突出,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发达国家内部发展的失衡,引发了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引发全球极端贫困人口20多年来首次反弹,发达国家丧失了引领全球发展的动能,全球发展体系面临重大变革。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是全球减贫与发展事业的推动者和践行者。2020年,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按世界银行有关标准,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致力于实现自身发展、消除贫困的同时,中国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开展对外援助60多年来,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60多万名援助人员。先后7次宣布无条件免除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政府无息贷款债务。中国积极向亚洲、非洲、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以及大洋洲的69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先后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2018年,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成立,意味着中国对外援助正式开始向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升级。2021年,中国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表明了中国高度重视全球发展。

图片来源:新华社

如何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实践?中国参与国际发展治理的进程提供了行动方案与有效路径。

第一,发展自主性是国际发展体系变革的基石。传统的国际发展以发展援助为主要抓手,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机构主导下,全球发展援助在提供援助时将西方的标准和政治条件强加于发展中国家,援助国和受援国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因此南北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出现扩大的趋势。

而在中国60多年对外援助进程中,不干涉内政、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中国始终尊重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基于自己的国情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在国际发展合作中注重与当地经济发展计划相对接。只有充分享有发展自主性,才能激发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能动性,实现发展的有效性。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逐步塑造和引导着全球发展体系的变革。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第二,中国强调“授人以渔”的理念,注重技术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等能力建设,尤其是支持提升发展中国家的治理能力、规划水平和行业发展能力。2015年,中国宣布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和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其宗旨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性,培育与强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能力。截至2018年,中国已在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30多个国家实施了200余个有关救灾、卫生、妇幼、难民、环保等领域的发展合作项目。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地位相同,发展进程和发展命运相似,中国的发展经验和知识传授对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能力更具参考意义。当下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更加凸显。

第三,“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各国战略对接、优势互补,共同应对世界经济当前面临的挑战,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越是深入发展,人们越是能够深刻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对解决当前全球发展治理的失灵、失衡和失序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第四,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推动了全球产业链加速整合,没有国际合作以及协同治理,经济全球化就无法继续前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全球公认的发展目标体系,中国在消除贫困、提升粮食安全、推动卫生发展、保障优质教育和支持生态环保等维度,实现了与联合国发展体系的有效对接。另一方面,中国也越来越重视各种区域性合作机制,融入和参与既有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在积极寻求国际发展体系的制度创新,共同推进现存全球发展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均衡和开放包容的全球发展共同体演进。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 本文英文版标题为 "Foreign aid in the new era"

责编 | 刘夏

编辑 | 张钊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