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恶化在社会上至今尚未引起广泛重视。今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将在昆明召开,旨在达成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激励变革性行动,需要人们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充分重视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的价值,同时要求各国优化配置资源,积极参与到行动之中。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最新报告明确指出,气候变化已经是一场全球危机。这一事实已被媒体广泛报道,并为社会所接受。然而,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恶化的程度其实同样严重,令人十分担忧,但相关信息并没有引起广泛重视。
根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 (IPBES) 2020年的评估,过去50年自然界经历的变化速度之快,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将于今年10月在中国昆明召开。论坛旨在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推动各方紧急采取变革行动,实现影响深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但实施这一框架具有挑战性。
首先,要大力提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要意识到所有经济活动都依赖于大自然,影响着大自然,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正是大自然的具体体现。据估计,每年全球有44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超过全球GDP的一半——依赖于大自然。
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大部分是不可完全替代的,有些甚至是完全不可替代的。例如,全球约75%的粮食作物,包括一些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依赖动物授粉。由于栖息地破坏和农业化学品造成的传粉动物减少,每年可能导致全球农作物产值降低2350亿至5770亿美元。此外,海岸栖息地和珊瑚礁的消失,令鱼类资源减少,也令海岸失去了保护,增加了洪水和飓风对数亿人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第二,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必须予以充分评估。它们是自然资本的一部分,造福人类社会。充分评估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例如,亚洲开发银行发起的“区域自然资本实验室”项目重点关注自然资本核算,与相关协同政策一起,促成更合理的投资决策,以实现对大自然的正面效益。其他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倡议还有新西兰的“生活标准框架”和中国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等。这些努力有助于制定出一套全球自然资本核算系统,并被各国所采用。
第三,要确保资源优化配置。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各国发放的对生物多样性有害的直接补贴高达5000亿美元。在此背景下,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将呼吁各国政府承诺,每年至少削减5000亿美元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补贴项目,把这笔资金改作他用。与此同时,该框架下每年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要新增至少2000亿美元,其中用于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将大幅提升。
第四,国家积极参与对框架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框架将主要由国家一级的行动推动,进而延伸至区域、次区域,乃至全球行动。因此,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中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跨国的区域性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也很重要。亚行资助的“候鸟迁徙通道计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计划旨在恢复和保护东亚-大洋洲候鸟迁徙通道上的关键栖息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让它们能够为每年为数百万候鸟提供更好的服务。
最后,协同效应对结果很重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关于清洁饮用水和卫生设施、气候行动、水下和陆地生物等目标的核心。然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令我们在减少贫困、促进健康、清洁饮用水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的进展出现倒退。
此外,生物多样性丧失与气候变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必须一同应对。为此,必须在缓解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之间求得平衡,这是一项挑战,因为一些气候变化缓解和适应性措施,比如生物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扩张,包括修建大坝和海堤,可能破坏生物栖息地,进而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虽然框架的目标对企业没有约束力,但它象征着全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雄心,把防止生物多样性损失关键活动放在了优先位置。早一天行动,就少一分损失。
本文原标题为 "Act before it's too late"
责编 | 刘夏编辑 | 张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