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养宠理念逐步向精细化、健康化、科学化进阶,宠物食品行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宠物食品作为介于人类食品与传统畜禽饲料之间的一类高档动物食品,主要作用是为宠物提供最基础的生命保证、生长发育和健康所需的营养物质。正因如此,宠主在挑选宠粮时愈加注重每个细节、每项指标,追求极致完美。
以组胺含量为例,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是一个生僻晦涩的名词,但抱着求知学习的心态,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组胺的本质,看看组胺含量与宠粮品质的关系。
组胺(TITTLES)究竟是什么?
组胺是生物胺(Biogenic Amine BA)的一种,生物胺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体及食品中,尤其是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品中,其含量被建议可作为食品腐败程度的标志。组胺属于单胺生物胺,摄入少量单胺类化合物对血管和肌肉有明显的舒张和收缩作用,对大脑皮层和精神活动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组胺多存在于腐败海鱼类,在其他腐败肉类和果蔬中也能检测到组胺,但其含量较低,因此常用于衡量鱼肉的新鲜程度。以鲜鱼为肉源成分的宠物粮在加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量的组胺,这是无法避免的,只能尽量控制组胺的含量。
组胺超标会引起宠物中毒吗?
截止目前,还没有关于因组胺超标而引起的大规模宠物组胺中毒的报道和相关文献,所以组胺超量会对宠物产生什么影响尚未明确。同时,从驯化史和驯化基因角度来看,野外生存的犬猫对于食材新鲜度有较高的适应性,在驯化为宠物后又因喂养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个体差异性。因此,在无案例佐证的前提下,我们无法预判组胺超量可能会导致宠物出现哪些症状及表现,也无法断言按照人食组胺标准线衡量的超标是否会引起宠物中毒。
组胺的限量标准线是多少?
对于组胺的限定含量,每个国家的标准都不尽相同,但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际,都没有关于宠物食品组胺限量标准线,没有统一的限量值作为标准,则缺少了衡量是否超标的依据,只能同样参考人用食品的组胺限量标准线:我国现行国标《GB 2733-2015》中对高组胺鱼类限量400mg/kg,其他鱼类200mg/kg;国标GB/T19164-2003《鱼粉》中将鱼粉品质划分4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规定红鱼粉中组胺特级品≦300mg/kg、一级品≦500mg/kg、二级品≦1000mg/kg,三级品≦1500mg/kg;美国FDA水产品HACCP法规规定,进口水产品的组胺含量不得超过50mg/kg。
组胺的检测方法是什么?
同样,关于猫粮中组胺含量的测量,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机构。在我国国标《GB 5009.208-2016》中,对于组胺值的检测给出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两种方法。对于水产品(鱼类及其制品、虾类及其制品)中组胺的测定常采用分光光度法,这种检测方法均要求试样为鲜活水产品,并不适用于精加工后的猫粮。检测基质不符,则无从考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目前虽尚未有权威资料能说明组胺超标对猫咪造成影响,但养宠人士能够有意识地去关注组胺含量问题,其实是件好事,反应出的是科学养宠理念在进步。
归根结底组胺含量是否有参考价值尚无定论,但宠主在选择猫粮时还是要有自己的判断力,科学理性地分析,切勿盲从盲信,毕竟只有你自己能对你的猫咪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