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天路看变迁|在幸福的路上携手并进——一个西藏基层社区的民族团结实践
新华社拉萨8月4日电 题:在幸福的路上携手并进——一个西藏基层社区的民族团结实践
新华社记者王琦、李
高高飘扬的国旗,点缀着藏族装饰元素的开阔院落,富有生活气息的民俗活动中心……记者近日在西藏采访时,来到了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江洛康萨社区居委会。
走进居委会办公室,显眼位置摆放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牌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一个生活着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等13个民族的城市社区,怎样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才能获得这样的认可?
在居委会的民俗活动中心,记者见到了做矿泉水生意的藏族居民普穷。去年疫情期间,这位1995年入党的党员做了一件让身边人交口称赞的事情:尽管自己的工厂停产一段时间,收入受损,他还是向武汉捐助了5万元,为日喀则市疫情防控一线送去800多桶矿泉水,还给租用他店铺的其他民族兄弟免去了2个月租金。
“我的父亲是汉族,母亲是藏族,我本人就获益于民族团结。再说生活在这样一个有民族团结传统的社区,做这些事其实不算什么。”普穷笑着说。
在普穷看来,民族团结是社区生活和谐幸福的底色。
普穷说,6月2日是日喀则的“民族团结进步日”,今年这一天,社区召集了不同民族的代表,请大家坐下来,聊聊对民族团结的认识。这一活动让他记忆犹新。
“社区里的老人告诉我们,他们小时候作为农奴,不仅每天要放牧,还会遭到无端打骂,是共产党解放了他们。”普穷说,“没有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一定要感党恩,讲团结。”
普穷还告诉记者,社区每周一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最近,他的孙辈放暑假了,他常带孩子们参加升旗仪式,教育他们要像爷爷一样跟着党走。“现在,他们的国歌唱得特别好,普通话也说得好。”普穷自豪地说。
普穷说的话,引起了在场社区居民巴桑的共鸣。他的生日恰巧是7月1日。巴桑说,每年7月1日升国旗后,来参加仪式的居民们会一起给他热热闹闹地庆祝生日,让他十分感动。
采访中,记者还见到了社区里一户回族和藏族的通婚家庭。家庭的男主人叫马尕东,是甘肃人。20世纪80年代因为做生意来到江洛康萨社区,后来结识了藏族姑娘扎西拉宗并组成了家庭。在邻居的眼里,他们是一个美满的家庭。
如今,他们的民族服饰生意做得越来越大,正在日喀则市建一个厂房。马尕东告诉社区干部,如果社区里有生活困难的居民,不论哪个民族,都可以推荐到他的工厂就业。
“大家互帮互助嘛。”马尕东说。
采访中,一个个讲述者的笑容,透出生活在这个民族团结社区的幸福。
江洛康萨社区居委会主任次旦央吉介绍,社区这些年利用表彰先进、座谈等多种形式促进民族团结,社区各民族之间合作经商、建立友谊的现象已经很普遍。社区也在总结做民族团结工作的经验,将其归纳为“十促法”:党建引领促团结、发展经济促团结、深化教育促团结、示范引领促团结、共建共治促团结、文化交流促团结、便民利民促团结、志愿服务促团结、共度节日促团结、强化保障促团结。目前,“十促法”已经在桑珠孜区的不少社区推广。
“现在,谁家有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请社区里的各族兄弟姐妹帮一把,大家相互关爱、相互扶持,在幸福的路上携手并进。”次旦央吉说。
采访临近结束时,一些社区居民请记者帮他们合个影。虽然来自不同民族,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却是他们共同的心声。(参与记者:黄康懿、刘艺)
(黄康懿、刘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