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降雨201.9毫米!——历史极值背后的紧急验证

1小时,201.9毫米降水,超过河南郑州常年7月整整一个月的降水量,接近北京年平均降水量的一半。

1小时降雨201.9毫米!——历史极值背后的紧急验证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7-23 14: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7月23日电 1小时,201.9毫米降水,超过河南郑州常年7月整整一个月的降水量,接近北京年平均降水量的一半。

7月20日17时刚过,当这样的数值摆在郑州国家基本气象站站长阮祥面前时,他的第一反映是充满怀疑: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毕竟,对于一个一年才降下640.8毫米雨水的内陆城市而言,这一数值过于极端,极端到已工作37年的阮祥,此前都从未遇见。秉持观测人员应尽的职责,他立即组织大家紧急核实,不敢出一丝错漏。

此时,暴雨仍在持续。不稳定的供电、时断时续的网络,都增加着验证的难度。值班人员冒着瓢泼大雨来到观测场,检查仪器是否正常运行、有无机械故障、数据能否及时传输。在确保仪器正常运转后,3名值班人员同时盯着3个传感器,每分钟核对一次数据,并在计算机运算的基础上,额外加入人工手算校对。

在一番紧锣密鼓地比对下,3个传感器最终的监测数据分别为每小时199毫米、201.9毫米和202.8毫米,与此前数据误差不大——这意味着,1小时201.9毫米并不是误报,颇具可信度。

就在值班人员反复核实数据、保障仪器运转的同时,猛烈的降雨让气象站地面积水快速上涨。不一会儿,水顺着门悄然涌入,值班室出现这样的“奇观”,还是这么多年的头一遭。

值班员张晓娟迅速反应,赶紧找到手边的东西将门口堵住,拿着脸盆不停向门外舀水,同时将重要的仪器设备转移至椅子上。虽然方法简单,甚至看似狼狈,但结果让人欣喜——除了一个插线板被烧坏外,各类仪器都保住了。

20日晚上,值班员从20时30分接班,持续工作到次日9时,期间没有机会休息,甚至都没来得及吃上一口饭。当记者问及阮祥大雨降下时的感受时,他脱口而出:“第一反应就是别让业务中断,让数据真实传出来!”

截至21日上午,郑州气象站的供电已恢复正常,但观测仪器的数据传输网络仍然处于不稳定状态。坚守,仍在继续。

(编辑:王旭泉 邵冰琦)

【责任编辑:王旭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