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淮滨:“白芷”种植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7-21 15:5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7-21 15: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你们看,我这白芷长得多好,马上就要丰收了,咱已经联系好客户,收上来晾干后就可卖出去。”

7月20日一大早,淮滨县防胡镇大黄庄村党支部书记黄昆立就带着村民,来到白芷种植基地开始了一天的忙乎。看到记者来访,他兴奋地拔出一颗白芷,向我们展示他的种植成果。

大黄庄村位于防胡镇东侧,辖14个村民组,总人口2700人,耕地面积3509亩,是典型的人多地少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个村因为种植烟叶和棉花经济作物,不少村民率先走上了致富道路。但近些年,受市场原因导致,该村不再种植经济作物,继续着传统的“麦茬豆、豆茬麦”种植方式,制约着当地群众发展。

2019年,在村换届选举中黄昆立当选为大黄庄村党支部书记,黄昆立深知既是群众的信任,又是一份一份沉甸甸责任。如何带领群众跳出传统农业种植?让大黄庄村重换新生,让群众致富过上好日子。上任没多久,他就与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一起研究发展对策,制定村里发展规划,想方设法带领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业。

2020年初,在防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带领村民到北京、浙江、安徽省亳州市等全国知名中药材市场参观考察中药材种植,寻找致富途径,在当时“白芷”中药材吸引了他的眼球。

“回来后,他结合学到的新知识新理念,结合当地实际,邀请技术人员来黄新庄实地考察论证,对土壤进行化验,在广泛征求村民们的意见后,说干就干,白芷种植就这样被确定了。”防胡镇党委书记张其勇告诉记者。

2020年当年,黄昆立以每亩全年500元的租金在全村流转了800多亩土地,全部种植白芷中药材。白芷生长周期为9个月,上年10月种植,来年7月下旬收获。

“为了提高种植效益,我在县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聘请了技术员,从种植到后期管理,专家全程跟踪服务。”黄昆立说。

白芷既是中药材也是食用作料,用途广泛需求量大。资料显示,白芷种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及华北一带,四川、河南等地很早就是白芷栽培主产地。白芷入伏后结子,立秋后苗枯。特别是近两年的新冠疫情,使中药材市场重新活跃起来。白芷价格略有回升,新鲜白芷每公斤价格在3.2元,烘干一公斤10元左右。按照目前市场价格计算,一亩地纯收入在4到5千元左右。

目前,大黄庄白芷种植分布在全村八个村民组,惠及一百个农户参与种植。同时,种植基地还带动100多个群众就业。他们不分年龄大小,在这里从事一些除草、施肥等田间管理农活。

“在这里干活一点都不累,平时也就是施肥、除草,干些杂活之类的,一年稳赚一万多。”大黄庄村村民梁炳友告诉记者:“这个中药材目前看,长势特别好,价格也可以,我自己也种了20多亩嘞。”

白芷中药材刺激着大黄庄村当地村民的致富梦想,也让该村群众看到了增收新希望。黄昆立告诉我们,白芷在我们村第一年种植,没有太多经验,如果效益好的话,秋季村两委将积极动员群众实行连片集中种植,通过示范引领作用让大黄庄存更多的群众共同富裕起来。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