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城关区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关键五年。实现这个目标靠什么?我们确定五个关键词:产业、环境、生态、民生、管理。”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委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做强实力城关
据城关区发改局局长张鹏,“过去五年,城关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经济总量占全市和全省的比重达到37%和12%。去年9月,赛迪顾问发布了《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城关位列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榜第58名。”
“十四五”时期,城关区将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兰州科技创新园、三条岭教育园区、青白石生态康养等产业集聚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推进国家级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孵化链条,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落地城关,打造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力争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排位提升3至5位。
聚焦城市精细管理,做优精致城关
据城关区发改局,“十三五”以来,城关区科学规划盐白、东岗和九州三大片区,实施5个土地整理开发项目,新增城市面积6.3平方公里,完成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项目33个,新建面积达226万平方米,改造提升老旧小区311处,近10万户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十四五”期间,城关区将新建成5G基站4000个以上,实现重点街道和主要建筑的5G信号全覆盖。加快南山路沿线、伏龙坪等区域棚户区和雁滩、东岗、青白石等片区城中村改造进程,并力争完成辖区2000年以前老旧楼院的全面改造。加快道路清扫保洁、生活垃圾处理、餐厨垃圾监管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100%。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做实生态城关
近几年,城关区顺利完成兰山山地生态公园、皋兰山面山等景观提升工程;打造天水路等绿色廊道25条,新建改建小游园41个,栽植各类苗木647万株,新增改造绿地2910亩,森林覆盖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20.02%、34.87%和38.92%,空气优良天数达80%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未来五年,城关区将加强老狼沟等24条洪道治理,推进城市防洪堤建设和河渠排水、易涝点治理,全面修复滨河全线生态体系。同时加强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和防治,加快推进“读者印象”精品街区、白塔山综合提升改造等项目,以特色文化塑造城市新形象,打造黄河城关段核心景观。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做细幸福城关
据城关区财政局,2020年城关区民生领域财政支出达到了16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15年的55%提升至65%。城关区财政局局长李嘉晨介绍,自2015年以来,城关区新增就业22.13万人。新开办学校13所,组建一体化、集团化办学体17个,引进教师1613名,增加学位2.7万个,全面消除“大班额”。五大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分配保障性住房5283套,发放救助金3.7亿元。
未来五年,城关区将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全区新增学位4万个以上,到2025年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学位占比达到60%以上。实施碧桂园医疗综合体、康乐医院“智慧园林生态型”医养结合医院项目,逐步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十五分钟就医圈”全覆盖。开展“互联网+智慧养老”行动,新建10家街道养老服务中心,50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新增养老床位1800张,建成城关区综合福利院,实现“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公办养老机构收住失能老年人数量占总入住老年人数的30%以上。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做好魅力城关
“未来几年,我们将不遗余力地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深化和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力提供‘24小时不打烊’在线政务服务,推动更多事项集成办理和跨区域通办,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同时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实现‘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打造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城关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
谋定而动,未来可期。通过做实发展“五篇文章”,兰州市城关区奋力打造高品质现代化中心城区。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